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花生怎样管理才能高产? 花生

花生怎样管理才能高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花生良种要因地制宜。生育期130天以上,宜选用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0~130天,宜选用中熟和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20天以下,宜选用早熟和极早熟品种。

  二、合理轮作

  花生喜生茬地,重茬和迎茬种植不仅植株生长矮小,而且病害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轮作制。花生适宜的轮作作物是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谷子和高粱等,切忌把豆科作物作为前茬。轮作周期为3~4年。

  三、选地、整地

  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松软,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中性沙壤土。低洼易涝地、沙包地、漏水漏肥以及土壤砂性过强的瘠薄地不宜选用。整地最好采用秋翻秋耙,深翻20厘米以上,耙细、搂平,除净根茬、石块。

  四、增施粪肥

  结合整地,把计划施肥量一次全部施到地里。施肥以农肥为主,化肥为辅,做到氮、磷、钾、钙配合施用。

  五、做畦

  地膜覆盖栽培花生,多采用宽畦双行种植。畦距100厘米、畦面宽70厘米、畦间距30厘米、畦高8~10厘米,呈微拱形。将畦面搂平后,可进行覆膜作业。

  六、覆膜

  覆膜时将膜展平、拉紧,使薄膜与畦面贴合紧密,四周用土压严实,畦面上每隔2~3米远压一溜土,防大风掀膜。

  七、.防治病虫害。

常见病害是枯萎病(又叫青枯病、根腐病),主要症状是叶片萎焉,根、茎部变黑褐色枯死;花生病害还有叶斑病、炭疽病、角斑病等。

1。选地施肥 花生是地上开花,果针入土地下结果的作物,需要一个通气透水、蓄水保肥的土壤条件,种植地块应选择砂壤土为宜。土壤耕翻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具备深、活、松和上松下实结构的土壤最为理想。花生整个生育期需肥量较大,中等肥力地块亩施农家肥4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12.5公斤(追肥)、硫酸钾10~15公斤或草木灰75~100公斤做基肥,也可一次底施富友牌花生专用肥每亩25~40公斤。种、肥间隔5~7厘米。
  
  2。选种播种 适种品种有白沙1016、花育20号、花育16号等。种子要进行果选、分级粒选,选果大饱满、色泽鲜亮、发芽率在95%以上的做种。剥壳前3~5天,选晴朗天气晒种2~3天,晒均匀,可增加种皮透水性和吸水性,提高种子发芽力,提前出苗1~2天,出苗整齐。注意不宜在水泥地面晒种。播种前1天下午5点左右,把种子投入45℃温水中浸泡2~3小时捞出沥干,装入湿草袋或湿麻袋中放在25℃的地方进行催芽,露白、冒芽即可播种。
  
  花生有无限开花结实的习性,在辽宁一般7月25日前开的花能形成荚果或饱满荚果;7月25日以后的花为无效花,只能形成果针、幼果或秕果。因此,适期早播、争取早出苗、早开花、多开花,形成更多的荚果或饱果,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裸地种植播种在5月1~5日为宜,覆膜播种在4月25目至5月1曰为佳期。种植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晚熟大粒品种稀些,早熟小粒品种密些。花育16号、鲁花11号株距15~17厘米,每亩8000~9000穴,保苗16000~18000株为宜;白沙1016株距13~15厘米,每9000~100000,保苗18000~20000株为宜。
  
  3。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田补苗,坐水催芽补种。在幼苗出土时,将茎基部覆土扒开到子叶露出地面为准。开花15天左右,结合深耥培土每亩追尿素10公斤。结荚至成熟期每亩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0.2%过磷酸钙加1%尿素混合液喷施叶面;心叶黄白失绿时每亩用0.3~0.5公斤硫酸亚铁对水50公斤喷叶。开花后40天左右大批果针入土、株高45厘米时。每50克B9加水50公斤及时叶面喷施。苗期地下害虫可用5%甲拌磷颗粒剂每亩1.5~2.0公斤,随种施入坑内或拌入底肥中;发现有蚜虫为害时喷施800~1000倍液乐果防治;防治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2天喷1次,连续喷施3~4次;防除杂草在芽前,每亩用高尔100克对水50公斤播后3天内喷雾。

  4。适时收获 收获要做到“三看”,一看地上长相,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下部叶片大部脱落、上部叶片变黄,傍晚叶片不再闭合表明植株已经衰老。二看荚果发育状况,拔起植株,多数荚果网纹清楚,剥开荚果壳内海绵层有黑色光泽,籽粒饱满、种皮发红,表明已经成熟。三看气候变化,昼夜平均温度下降到15℃以下、花生荚果不再生长应立即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