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苗期如何防治病虫害? 玉米

玉米苗期如何防治病虫害?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是山西省长治县的农技指导员,请专家详解。

1、蓟马: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危害,心叶处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心叶分岔,后期不能结穗,老百姓叫“鲁心”或“油捻”。蓟马危害盛期集中于6月中旬--7月上旬,成幼虫在田间多为混合重叠发生。今年我市玉米多为6月初--6月上旬播种,苗期正好和蓟马发生为害相吻合。据市植保站预测,今年我市玉米蓟马普遍发生,发生面积将达到15万亩,应抓紧防治。 2、粘虫:又名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的爆发性害虫。自1998年以来,二代幼虫在我市玉米苗期均造成明显危害,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今年由于外来成虫较多,市植保站预测,二代粘虫将对我市秋作物造成严重危害,预计发生危害面积10万亩。 3、小地老虎:近几年来,小地老虎幼虫在我市发生为害较重,一般对春播、夏播作物危害较大。幼虫主要危害作物的茎基部及根部,咬断茎基部或根部,造成幼苗死亡,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小地老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据市植保站黑光灯下诱蛾,小地老虎成虫发生量较大,预测幼虫发生危害较重,可危害玉米、豆类、花生等秋作物,发生危害面积11万亩,应搞好防治。

1.防治对象

①玉米苗期虫害主要以防治玉米旋心虫、蛀茎夜蛾等蛀茎危害玉米生长点的害虫为主,兼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病毒害虫。

②玉米苗期病害,应以防治串珠镰刀菌为病原菌的病害为主,加强对种子传播的病害,立(苗)枯病、缺锌症、君子兰苗病的防治。

2.防治方法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着重于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做好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当用药剂防治,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①实行轮作,秋季深翻,清洁田园,施用腐熟有机肥,减少虫、菌源。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播前晒种1~2天,以提高酶的活性,增施农肥及磷、钾肥。

②用50%粉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黑穗病和全蚀病。

③采用种子包衣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细土25~30公斤拌匀后顺垄条施,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4公斤对细砂混合条施防治地下害虫。

④合理密植,保证单株足够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趟。

⑤对发生玉米旋心虫、蛀茎夜蛾的田块,用50%敌敌畏4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根,或用90%敌百虫300倍液灌根防治。发生蚜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灰飞虱。

⑥每亩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公斤,在玉米4~5叶期进行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有蓟马、粘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茎基腐病等.

防治时期:6月中旬—7月上旬。  

特别要注意蓟马防治, 蓟马为害盛期一般集中于6月中下旬—7月上旬,成、幼虫在田间多为混合重叠发生,因此防治蓟马要及早动手。玉米出苗后即开始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蓟马、粘虫、小地老虎、棉铃虫等虫害,可用2.5%高效氯氢菊酯每亩50毫升加25%吡虫啉 10克 或2.5%氟氯氰菊酯50毫升加40%毒死蜱30毫升对水 30公斤 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可亩用57.6%冠菌清15— 20克 对水 30公斤 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