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是池塘养鱼中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也是最难理解、最难预料和最难管理的因素。池塘中鱼类的死亡、疾病的流行、生长不良、饲料效率差及其他一些类似的管理问题大多与水质差有关。水质管理的目标是,为池塘中的鱼类提供一个相对没有应激的环境,一种符合鱼类正常健康生长的起码的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标准的环境。池塘中的水质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①水源的水质;
②池塘的底泥和环境的质量;
③运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尤其是那些与投饲和维持溶氧有关的技术和措施。
(1)溶氧
溶氧经常性或长期地低于饱和度就会影响鱼类的生产性能。下面几种现象会引起低溶氧:
①多云天气。阳光和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几乎是池塘水中溶氧的全部来源。因此,接连几天阳光微弱或缺乏阳光,就会限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造成低溶氧。②雷阵雨。阵风和大雨会使池塘出现水体上下对流的恶劣现象,池塘底部水质差的“坏”水与上层水质好的水混合,使整塘水变成“坏”水,形成低溶氧。③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池塘中密集的浮游植物种群有时会突然大量死亡。引起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这种现象常在水面出现大量藻类浮渣或透明度低于15厘米时出现。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的一个标志是在几个小时内,水突然变清,透明度提高2倍或几倍,水色由绿色变为淡咖啡色,并带有黑色条纹。这种情况发生时,还常伴有刺鼻的臭味。这时,低溶氧已经非常严重。在池塘中要纠正这种情况只能采取补充增氧的措施,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因此,每口池塘应配备一台增氧机,5~10亩池塘配功率1.5千瓦的增氧机,1~4亩可选择功率较小的增氧机。
(2)温度
斑点叉尾的适宜生长水温是18~34℃。水温在15℃以下,鱼的生长就很差,10℃以下时几乎就不生长。超过31℃鱼类的生长和饲料效率会急剧降低,而水温达到33℃左右时,鱼类停止生长,接着就会患病和死亡。
(3)含氮废物
氨和亚硝酸盐是蛋白质经鱼消化后产生的含氮废物。这些废物在集约化高密养鱼生产系统中可能成为问题,但在为80∶20池塘养鱼建议的放养密度和生产水平中不应该成为问题。控制池塘中含氮废物最实用的管理技术是限制投入池塘的饲料量,这要通过限制养鱼生产的放养密度等来实现。
(4)水的透明度
正常的池塘水应明显具有由浮游植物形成的绿色,水面无浮渣,透明度大于等于30厘米。透明度过低表明有低溶氧的潜在危机。透明度小于等于15厘米,问题比较严重了。每天至少一次到养殖池塘去观察鱼的情况(巡塘),如鱼类的摄食行为、水色和水质的总体情况,知道什么是正常的情况,什么是异常的情况。对下面几个问题有充分的准备:①鱼类停止摄食;②鱼类表现出患病的症状;③鱼类在水面“浮头”;④出现很大的雷阵雨,并有强风和暴雨,存在“泛池”危险。
上一篇: 番茄属于深根作物吗?
下一篇: 生料喂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