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如何防治玉米穗腐病? 玉米

如何防治玉米穗腐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方法:(1)首先要防治玉米纹枯病,从清洁病原、栽培耕作防治和药剂防治入手(详见玉米纹枯病)。(2)选用抗病品种。(3)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4)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5)必要时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000—15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6)在干旱缺水地区可用井冈霉素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制成药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防治玉米穗腐病,防效80%左右,同时可混入杀螟丹粉剂等杀虫剂兼防玉米螟虫。


玉米穗腐病防治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病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带菌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均降低。

玉米穗腐病为害穗部初期症状

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贮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则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并散出发霉的气味。

选用抗病品种;适当调节播种期

尽可能使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尽量避免造成伤口,注意防止鸟害。玉米生长后期(7—8月份)正值雨季,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穗粒腐病的发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药剂灌心拔除病株、可疑株。玉米吐丝授粉期至玉米乳熟期继续拔除病株,彻底扫残。并将病株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在玉米生长后期实行人工剥苞叶晒籽粒措施,能有效控制田间病情的发展,注意不要扭断穗柄,以免影响籽粒灌浆。

适度密植

适度密植,不用病株喂牛,防止粪肥带菌;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等。同时秋季深翻土地,减少病原来源。实行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旱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不带菌有机肥料,减少土壤病原。药剂拌种可以减少病原的初侵染,生长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其他虫害,减少伤口侵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