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优良种猪 本地猪具有繁殖性能好的优点,用本地猪作母本,国外良种公猪(如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等)作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可以比国外纯种猪自交提高产仔数20%~30%。另外,在选择后备种猪时,除符合品种特征外,奶头排列应整齐均匀,7对以上,奶头饱满,无瞎乳头、副乳头。
2、加强种猪的营养 加强种公母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配种前公母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营养要求全面,并添加青绿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运动一次,2-4岁成年公猪每天配种1—2次,每周休息1—2天,每周检查精液1—2次,对密度偏稀,活力较差的公猪即刻停用,从而使公猪精液中精子密度大、活力强。母猪在配种前20天和配种后30天喂给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但饲料能量不能过高。在怀孕中期、空怀期和哺乳后期增加粗饲料饲喂量,常年保持七、八成膘,保持良好的体况,使母猪排卵数增加,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并减少母猪返情和产死胎、畸形胎。
3、适时配种 二元或三元母猪体重达到110-115千克时开始初配,在排卵前2~3小时,即在发情开始后的8-12小时按压背部不动时进行配种,并采用复配或重复配种的方法,间隔时间为12小时,配种2-3次,从而提高母猪的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
4、加强母猪的管理 母猪怀孕后的前3周对热很敏感,尤其是怀孕第1周更为明显,母猪在30~38 ℃的持续高温下生活,胚胎死亡就会增加,因此夏季对怀孕前期母猪舍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
5、积极做好母猪的疫病防制 后备母猪在体重80-90千克时注射细小病毒、乙脑和伪狂犬病等疫苗。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母猪发病,尤其是怀孕后期发病,否则用药会导致畸型胎、死胎数量增加。
6、 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 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无效的母猪应及时淘汰。母猪一般3-6胎产仔数最高,到9-10胎降低,应予以淘汰。另外,对哺乳性能差、低产、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经常发生产后无奶或有食仔猪癖的母猪予也应予以淘汰。
7、早期断奶 实行仔猪早期断奶,由60天断奶,逐步缩短为28-40天,缩短世代间隔,提高产仔窝数。
8、药物辅助 配种前12小时-配种时,肌肉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每头15-25μg,提高母猪情期受胎率,增加母猪产仔数。
9、抓三食,过三关,提高仔猪成活率 一是抓乳食,过好初生关。二是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三是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做到五个过渡。一是断奶过渡,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二是猪舍过渡,赶母猪,留仔猪。三是饲料配方过渡,仔猪断奶后15~30天内不要随意改变饲料种类和比例。四是饲喂次数过渡,仔猪断奶15~30天不要增加或减少饲喂次数。五是饲料数量的过渡,仔猪断奶10~15天内变更饲料数量,给料时以猪不拉稀为准。
10、抓好仔猪的预防注射 对仔猪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和仔猪副伤寒等主要疾病,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注射疫苗或生物制剂,减少或防制疫病的发生。
上一篇: 生姜、海带喂母猪的方法?
下一篇: 发酵料温不升或上升缓慢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