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诊断。
1、流行特点:多发生于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有些地方3-8月龄的羊也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也有散发的。该病的发生与气候不良、营养不足、场地潮湿污秽等有关。放牧季节很少发生,冬春舍饲期间常发。经消化道感染。
2、临床症状:潜伏期1-2天。分为败血型和下痢型两型。⑴败血型。多发生于2-6周龄羔羊。病羊体温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有轻微的腹泻或不腹泻,有的带有神经症状,运步失调、磨牙、视力障碍,也有的病例出现关节炎,多于病后4-12小时死亡。⑵下痢型。多发生于2-8日龄新生羔。病初体温略高,出现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呈半液状,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液。羔羊表现腹痛,虚弱,严重脱水,不能起立。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36小时死亡,病死率15-17%。
3、病理变化:败血型者剖检胸、腹腔和心包见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样物;关节肿大,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脑膜充血,有许多小出血点。下痢型者主要为急性胃肠炎变化,胃内乳凝块发酵,肠粘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或充血。
4、实验诊断:采取内脏组织、血液或肠内容物用麦康凯或其他鉴别培养基划线分离,挑取可疑菌落转种三糖铁培养基培养后,反应符合大肠杆菌者,纯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以确定血清型。有条件时可进行粘着素抗原检查和肠毒素检查。
5、类症鉴别:B型魏氏梭菌也可引起初生羔下痢,应注意区别。在病羔濒死或刚死时,采取内脏和肠内容物作细菌分离培养,如分离出纯的B型魏氏梭菌时,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下一篇: 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