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稻瘟病的识别与防治? 其他禾谷类

稻瘟病的识别与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瘟病的识别与防治

水稻稻瘟病作为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一般在山区、丘陵地区发生较重,近十年来随着稻田施肥量的增加,尤其是氮肥使用量的提高和优质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稻瘟病在我区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稻瘟病防治不容忽视。
一、症状识别
稻瘟病可为害秧苗、叶片、穗颈、节和谷粒等,按照为害时期、部位不同一般又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近年来,以叶瘟、叶枕瘟和穗颈瘟较为常见。叶瘟为害致使水稻叶片枯死、田间缺苗,而叶枕瘟、穗颈瘟一旦发生流行一般可导致减产10%以上,严重时可达20%以上,甚至绝收。
1、苗瘟。水稻秧苗在3叶期以前发生的稻瘟病称为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带菌种子催芽后,可在芽和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病苗基部逐渐呈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水稻植株3叶期以后叶片上发生的稻瘟病,称为叶瘟。自3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一般在稻株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新叶不易伸长,植株矮缩,不能正常抽穗。病斑常因天气条件、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的病斑:慢性型、急性型、白斑型、褐点型。
3、叶枕瘟。是叶耳、叶舌、叶环发病的总称。病部初期呈污绿色,扩展后呈灰褐色,常引起叶片早枯和节或穗颈发病。
4、节瘟。多发生于穗部以下的1-2节上。病斑初呈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展至整个节部,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导致病节以上部分早枯,形成白穗或秕粒。
5、穗瘟。水稻植株抽穗以后在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发生的稻瘟病,统称为穗瘟。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呈褐色、黄白色或墨绿色。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秕粒增加。
二、防治措施
在稻瘟病的防治上,要做到以下4点:
1、选用抗病品种。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程度轻重差异比较大,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稻瘟病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对于当前已经发生叶瘟的稻田在7月中下旬水稻破口抽穗期如果遇到雨、雾较多的天气时,一定要及时打药预防水稻穗颈瘟。
2、加强病害预防。水稻穗颈瘟和水稻稻曲病、小麦赤霉病一样,是一种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病害,掌握防治时机尤其重要,一定要抓住关键时期,采取“早抓叶瘟,狠抓穗瘟,防重于治”的防治策略。叶瘟连防2-3次,穗瘟着重在抽穗期打保护药。预防穗颈瘟要求在破口20%至抽穗5%时打药预防第一次,齐穗时防治第二次。药剂可用三氯异氰尿酸36%可湿性粉剂40-50克+海绿素20-3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
3、科学肥水管理。加强氮、磷、钾配合施用,做到施足钾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追肥。
4、合理轮换使用农药。轮换选用三氯异氰尿酸、三环唑、春雷霉素、咪鲜胺、稻瘟酰胺等,宜在早上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之后打药为好。

一、症状识别
稻瘟病可为害秧苗、叶片、穗颈、节和谷粒等,按照为害时期、部位不同一般又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近年来,以叶瘟、叶枕瘟和穗颈瘟较为常见。叶瘟为害致使水稻叶片枯死、田间缺苗,而叶枕瘟、穗颈瘟一旦发生流行一般可导致减产10%以上,严重时可达20%以上,甚至绝收。
1、苗瘟。水稻秧苗在3叶期以前发生的稻瘟病称为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带菌种子催芽后,可在芽和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病苗基部逐渐呈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水稻植株3叶期以后叶片上发生的稻瘟病,称为叶瘟。自3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一般在稻株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新叶不易伸长,植株矮缩,不能正常抽穗。病斑常因天气条件、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的病斑:慢性型、急性型、白斑型、褐点型。
3、叶枕瘟。是叶耳、叶舌、叶环发病的总称。病部初期呈污绿色,扩展后呈灰褐色,常引起叶片早枯和节或穗颈发病。
4、节瘟。多发生于穗部以下的1-2节上。病斑初呈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展至整个节部,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导致病节以上部分早枯,形成白穗或秕粒。
5、穗瘟。水稻植株抽穗以后在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发生的稻瘟病,统称为穗瘟。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呈褐色、黄白色或墨绿色。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秕粒增加。
二、防治措施
在稻瘟病的防治上,要做到以下4点:
1、选用抗病品种。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程度轻重差异比较大,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稻瘟病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对于当前已经发生叶瘟的稻田在7月中下旬水稻破口抽穗期如果遇到雨、雾较多的天气时,一定要及时打药预防水稻穗颈瘟。
2、加强病害预防。水稻穗颈瘟和水稻稻曲病、小麦赤霉病一样,是一种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病害,掌握防治时机尤其重要,一定要抓住关键时期,采取“早抓叶瘟,狠抓穗瘟,防重于治”的防治策略。叶瘟连防2-3次,穗瘟着重在抽穗期打保护药。预防穗颈瘟要求在破口20%至抽穗5%时打药预防第一次,齐穗时防治第二次。药剂可用三氯异氰尿酸36%可湿性粉剂40-50克+海绿素20-3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
3、科学肥水管理。加强氮、磷、钾配合施用,做到施足钾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追肥。
4、合理轮换使用农药。轮换选用三氯异氰尿酸、三环唑、春雷霉素、咪鲜胺、稻瘟酰胺等,宜在早上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之后打药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