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土壤中磷素的形态有几类? 其他

土壤中磷素的形态有几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般分为无机态磷(水溶态、吸附态、矿物态)和有机态。作物主要是吸收无机态磷,其有效性随土壤pH值而变化。

土壤磷素的形态与转化

在土壤中,磷的形态可分为有机磷和无机磷两大类,二者之和为土壤全磷量。腐殖质和有机物含有有机磷。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差异很大,少到几乎没有,多至0.2%以上。土壤无机磷一般比有机磷含量高,以有机质为主的土壤则另当别论。另外,由于土壤有机质表层高于底层,故在一般矿质土壤中,表层的有机磷含量高于底层。一般认为,土壤磷的转化有四个过程:无机磷酸盐的溶解作用;无机磷酸盐的氧化一还原作用;有机磷酸盐的矿化作用;有机磷酸盐的固定作用。

通常土壤磷的价态较为固定,氧化一还原作用并不十分重要。土壤生物在磷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常见的微生物能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无机磷,微生物的溶磷作用是通过酸化土壤环境,产生螯合或交换过程来实现的。也有认为,微生物可以吸收钙离子,使土壤中的钙减少,改变了微溶性磷酸钙的质量作用平衡,使磷酸盐离子进人溶液。

在某些土壤中,溶磷微生物占整个微生物群的比例高达85%,其中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溶磷细菌数量因土壤类型而异。在土壤中,能够矿化有机磷酸盐的微生物所占比例也很高,极端情况下高达70%~80%,一般稍低于50%。这些微生物能够降解相应的有机磷,有机磷经微生物矿化后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磷。例如,根瘤菌在以有机磷作为磷源时,能产生活性很强的磷酸酶,使之转化成无机磷。

此外,有关研究认为,植物根系分泌物在土壤磷的转化中也有重要作用。根系所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氢离子可以酸化根际土壤,从而溶解部分难溶性无机磷。植物根系分泌的磷酸酶可以使根际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另据研究,蚯蚓也能分泌大量磷酸酶,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

磷的形态: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一般分为无机态磷(水溶态、吸附态、矿物态)和有机态两类。

1)有机态磷:核蛋白、卵磷脂和植酸盐等;

2)无机态磷:根据溶解度分为三类

A、水溶性磷:一般是碱金属的各种磷酸盐和碱土金属一代磷酸盐。在土壤中不稳定,易被植物吸收或变成难溶态。

B、弱酸溶性磷:主要是碱土金属的二代磷酸盐即CaHPO4MgHPO4,存在于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中。不溶于水而溶于弱酸溶液中,植物可吸收利用;水溶性和弱酸溶性磷为速效磷。

C、难溶性的无机磷化合物,占无机磷的绝大部分。植物很难利用。在中性和碱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以磷酸钙、磷酸镁、磷酸八钙、磷灰石等形式存在;在酸性土壤中,以磷酸铁、磷酸铝、磷铁矿和磷铝石等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