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大豆幼苗对外界条件有什么要求? 其他豆类

大豆幼苗对外界条件有什么要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光照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凡是在短日照条件下能促进开花和成熟的作物都属于短日照作物。大豆对短日照条件反应很敏感,出苗后一周左右,开始对短日照条件起反应。人工用100瓦白炽灯光延长每日光照时数,就能延迟大豆开花期;反之,用暗箱遮光缩短每日光照时数,则促进大豆提早开花、结荚和成熟。在大豆一生中,为了通过光照阶段发育的短日照的日数并不多,我国各地大豆品种一般为5天-12天。满足大豆对短日照的要求后,大豆的发育对日照长短就不再起反应。从大豆花芽分化过程看,花萼原基的出现就标志着光照阶段的发育已经完成。 我国各地纬度不同,导致每天太阳照射时数很不一样,纬度越高,夏季日照时数越长,反之则越短。我国各地大豆品种由于长期适应了当地自然光照条件,从而形成了对短日照反应不同的遗传性。如果将北方大豆品种引到南方种植,由于日照缩短,就会使大豆提早开花、结荚和成熟,结果植株矮小,产量很低;相反,将南方品种引到北方种植,由于日照延长,使植物营养生长繁茂,但延迟开花和成熟。由此可见,大豆品种的区域性很强,引种时必须注意这个特性,以免给生产造成损失。 近年来研究,为了适应一些特殊栽培方法的需要,将稍北部地区的优良品种向南部地区引种,如果在肥沃的土地上,适当密植,可以防止倒伏,也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例如,吉林省从黑龙江省引入早熟品种试种,比当地品种密度加大20%-0%,在中等肥力以上条件下,增产30%以上。表现突出的品种有:黑农23号、合丰23号、绥农4号等。黑龙江省的春大豆,引到辽宁省可以夏播。早熟品种的群体透光性好,秆强不易倒伏,更主要的是早熟大豆开花结荚期处在当地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种粒形成饱满。现在各地几乎都有“早、密”栽培法在生产上应用。 2、温度 大豆是喜温作物。大豆在不同生育期间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不满足它的最低要求,就不能正常生长。 大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6摄氏度,最适发芽温度为20摄氏度-22摄氏度,种子发芽最高温度为40摄氏度。但是在田间条件下,当气温超过33摄氏度,而且土壤湿度过大时,就容易使种子腐烂而降低田间出苗率,迅速长出的幼苗,生育也不健壮。 大豆播种至出苗所需的最低温度,因品种的产地而不同。北部大豆品种,如黑河9号、东农34号为8摄氏度,南部品种如铁丰18号为9.3摄氏度。因此,在春大豆地区,播种过早,土壤温度低于8摄氏度时,大豆幼芽即不能出土。 大豆生育中期最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温度21摄氏度-25摄氏度,生育后期为20摄氏度,如果低于14摄氏度则停止生长。大豆所需要的积温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低,如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种植的“北呼豆”,需要的积温仅为1800摄氏度-1900摄氏度,而在辽宁省种植的大豆品种所需积温则为2600摄氏度-2700摄氏度。 3、水分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俗语说“旱谷涝豆”,大豆每形成1份干物质需水约1000份。据统计,每生产500克大豆子粒,约耗水1.01吨-1.16吨。因此,土壤供水状况对大豆产量高低有决定作用。 大豆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样。种子发芽时,要求土壤水分充足,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50%,如果田间土壤干旱,对种子发芽和出苗都很不利。然而土壤水分过多时会发生“芽涝”,就是大豆种子因缺乏空气而不能发芽或使种子烂掉。 在大豆开花前,幼苗耐旱力较强,适当的干旱可以促进根系发育,能起到“蹲苗”的作用。如果这时雨水或灌水过多,反而影响幼苗往下扎根,并使枝叶徒长,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前期根系发育不良,又使生育后期的抗旱力降低。 大豆从开花期起需水量骤增,结荚鼓粒期是需水最迫切的时期。“干花湿荚,亩收石八”的农谚正反映了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4.土壤 大豆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凡是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并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都适合栽培大豆。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含量高则保肥保水力强,而且有机质不断分解释放大豆所需的营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