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大蒜 > 大蒜的白腐病如何防治? 大蒜

大蒜的白腐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蒜田轮作 大蒜白腐病为土传病害,连作是发病的重要途径,故大蒜田不宜连作,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更好,以减少初侵染源。

  2 蒜种处理 可有效切断初侵染途径,预防病害发生。蒜种播前可用50%多菌灵进行蒜种处理,具体方法是每50kg蒜种用多菌灵500g兑水3-5kg(均匀洒于蒜种上)进行杀菌处理,晾干后播种。

3 根据不同收获对象安排种植品种 如收获青蒜应以白皮蒜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紫皮蒜,在白腐病盛发之前收获完毕,避开其为害;而收获蒜薹、蒜头的,应安排抗病能力较强的紫皮蒜。

  4 加强培管 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结合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严禁就地撒施和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大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和覆盖物,集中烧毁,实行深翻土地,水旱轮作,合理密植。

  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3次;也可用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每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灌淋根茎法较喷雾防治法效果好,采收前1星期停止用药。

大蒜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多种病虫为害,以白腐病为害严重,一般减产30%,甚至绝收,并使其品质降低。

  1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从外叶叶尖开始往下条状变黄,后扩展到心叶及叶鞘,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外观似生理病。拔出病株,鳞茎表皮呈水渍状病斑,有灰白色菌丝层。后期菌丝层产生芝麻粒大小褐黑色菌核,鳞茎变黑腐烂,在田间往往先出现发病中心。

  2 发病特点

  2.1 传播途径 该病的病菌核在土中存活,长出菌丝后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地面处侵入,引起植株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菌丝纠集在一起成褐黑色的小菌核,在株间辗转蔓延。该病菌喜低温高湿,气温在20℃以下,湿度大于90%时最易暴发流行。因此,多雨季节发病迅速,尤其生长瘦弱和连作地可致发病加重。高温低湿不利该病发生。遂川县2月始发,3月盛发,4月为害最烈。

  2.2 不同品种发病不同 经调查,白皮蒜发病重于紫皮蒜,白皮蒜白腐病的株发病率为20%-30%,而紫皮蒜为8%-15%。此外,早春生长瘦弱和畦面较低的蒜田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情扩展迅速。

  3 综防技术

  3.1 蒜田轮作 大蒜白腐病为土传病害,连作是发病的重要途径,故大蒜田不宜连作,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更好,以减少初侵染源。

  3.2 蒜种处理 可有效切断初侵染途径,预防病害发生。蒜种播前可用50%多菌灵进行蒜种处理,具体方法是每50kg蒜种用多菌灵500g兑水3-5kg(均匀洒于蒜种上)进行杀菌处理,晾干后播种。

  3.3 根据不同收获对象安排种植品种 如收获青蒜应以白皮蒜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紫皮蒜,在白腐病盛发之前收获完毕,避开其为害;而收获蒜薹、蒜头的,应安排抗病能力较强的紫皮蒜。

  3.4 加强培管 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结合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严禁就地撒施和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大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和覆盖物,集中烧毁,实行深翻土地,水旱轮作,合理密植。

  3.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3次;也可用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每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灌淋根茎法较喷雾防治法效果好,采收前1星期停止用药。

1、 蒜田轮作 大蒜白腐病为土传病害,连作是发病的重要途径,故大蒜田不宜连作,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更好,以减少初侵染源。

  2、蒜种处理 可有效切断初侵染途径,预防病害发生。蒜种播前可用50%多菌灵进行蒜种处理,具体方法是每50kg蒜种用多菌灵500g兑水3-5kg(均匀洒于蒜种上)进行杀菌处理,晾干后播种。

 3、 根据不同收获对象安排种植品种 如收获青蒜应以白皮蒜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紫皮蒜,在白腐病盛发之前收获完毕,避开其为害;而收获蒜薹、蒜头的,应安排抗病能力较强的紫皮蒜。

  4、 加强培管 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结合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严禁就地撒施和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大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和覆盖物,集中烧毁,实行深翻土地,水旱轮作,合理密植。

 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3次;也可用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每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灌淋根茎法较喷雾防治法效果好,采收前1星期停止用药。

1、药剂拌种:播种前,用相当于种瓣重量0.5%的5 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 0%多菌灵粉剂作拌种处理。具体方法为:播种前1天,用上述农药0.5公斤,兑水8公斤,均匀喷雾在1 0 0公斤的蒜种上,凉干后第2天播种,可有效地切断种传菌源。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在大蒜有4—6片叶时,大蒜白腐病开始表现症状,此时选用下列农药中的一种:5 0%多菌灵粉剂5 0 0倍液、5 0%甲基托布津粉剂6 0 0 倍、l 0%世高粉剂1 5 00倍液、或25%菌威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7—1 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能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危害。该病重在预防,中后期发病严重后再防治,基本没有效果。  

1、药剂拌种: :播种前,用相当于种瓣重量0.5%的5 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 0%多菌灵粉剂作拌种处理。具体方法为:播种前1天,用上述农药0.5公斤,兑水8公斤,均匀喷雾在1 0 0公斤的蒜种上,凉干后第2天播种,可有效地切断种传菌源。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在大蒜有4—6片叶时,大蒜白腐病开始表现症状,此时选用下列农药中的一种:5 0%多菌灵粉剂5 0 0倍液、5 0%甲基托布津粉剂6 0 0 倍、l 0%世高粉剂1 5 00倍液、或25%菌威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7—1 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能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危害。该病重在预防,中后期发病严重后再防治,基本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