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高温天气打药应注意什么 其他

高温天气打药应注意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高温会使农药分解加速、药剂挥发,所以高温不宜打药,因农作物在炎热天气时新陈代谢作用旺盛,叶片气孔开放,药剂很容易进入作物体内而发生药害

夏季四种天气不宜对农作物打药

在以下四种气候条件下使用农药会影响药效:

一、大风天气易中毒:刮大风时不宜用药,大风容易使喷洒的药粉或雾滴随风飘扬,不能均匀附在农作物表面,也会飘伏在施药人员身上容易中毒。

二、阴雨天气农药流失:阴雨天喷药雨水能直接冲刷掉药剂不公影响效果还会造成水域污染,一般拌种用的药剂受雨水影响小,乳油农药由于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对进一步雨水冲刷有一定抵抗力,而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最不耐雨水冲刷。

三、高温天气药分解:高温会使农药分解加速、药剂挥发,所以高温不宜打药,因农作物在炎热天气时新陈代谢作用旺盛,叶片气孔开放,药剂很容易进入作物体内而发生药害。

四、潮湿天气药数低,雾气重或露水多的高温天气药剂易被水稀释而便宜药剂效果降低,另外早上露水未干时温度相对较低,害虫还未出来活动此时喷药效果不好。

 一、杀虫效果差

  从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害虫是在傍晚或夜间活动,如稻螟、棉铃虫、地老虎等,而且绝大多数害虫怕光、怕热,在中午强光照射下会躲藏起来,因此,在中午高温施药比在傍晚施药的效果差。

  二、降低药液效力

  农药药液,一般都有易挥发和易分解的特点,在中午高温时,空气中分子活动比较活跃,如果在此时施药,药液易随空气分子快速挥发和蒸腾,因而药效时间短。

  三、容易给作物带来药害

  中午高温时,作物体表气孔张开,呼吸旺盛,水分蒸发加剧。此时施药,药剂中的粉末或酸碱成分,施入作物叶茎气孔,增加作物供水负担,破坏作物的生理机能和组织机构,使作物的幼嫩部分产生“萎蔫”或叶片产生“烧斑”。

  四、对人体健康不利

  盛夏中午,田间低空气温常高达35℃以上,如果田间风小,在连续施药过程中,农药挥发到空气中,使空气中含药分子浓度增高,这些被污染毒化的空气通过呼吸道或毛细孔进入人体,加上高温下作业,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常产生农药中毒和中暑的综合症,容易造成生命危险,每年因施药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提高农药防治病虫的效果以及降低给农作物的药害和保障施药人的安全,要避免在中午高温环境下施药,宜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时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