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淡水鱼 > 泥鳅养殖的主要病害有哪些?怎样预防? 淡水鱼

泥鳅养殖的主要病害有哪些?怎样预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防治: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一、泥鳅正常预防方案

  1、调好水质,经常补充有益菌(乳酸菌、EM菌)

  2、定期(10-15天)使用“甲强混杀”防虫

  3、定期(7-10天)使用“病毒灵+出血止”防病,如出现红点、肠炎配合“止血烂鳃康”使用;

  4、定期(7-10天)使用“万消灵”或“万能底净”改底,

  5、长期拌喂“肝胆优乐舒+恩诺沙星粉+VK3粉”

二、如何提高“泥鳅苗”成活率

  1、多观察。因为泥鳅比较灵活、游动快,单单提起饲料台观察是很难发现发病状况的,所以建议最好把泥鳅倒在白色盆里细心观察,或放在纸巾或毛巾上比较容易观察,观察体表是否发红(红点、出血、烂身、肛门红肿等),以便尽早采取有效措施。

  2、常镜检。定期带苗拿水做显微镜检查,检查鳃部、皮肤粘液、鳍部是否有寄生虫(车轮虫、指环虫、孢子虫、纤毛虫等),检查水体藻种是否单一,化验指标(苗期主要是PH值)是否波动大;

  3、保持水体稳定性;天气好时经常补充有益菌(乳酸菌、EM菌),调成黄浊色水较好。

  4、常内服。经常拌喂泥鳅肠胃套餐,预防其他各种疾病。

三、泥鳅“红嘴、红点”处理方案

  分析原因:

  1、水质变化大,发黑、水浓、青绿色且PH值波动大的塘比较多见;

  2、天气变化大,导致返底,水变;

  3、患过气泡病后继发感染细菌;

四、建议处理方案及思路:

  1、水质太差的塘建议适当换水,PH高务必降低;

  2、镜检鱼体是否有虫,有针对性杀虫;

  3、坚持七天用“万能底净”改底一次

  4、出现大量死亡的塘、或加水后的塘立即用“病毒灵+出血止+止血烂鳃康”控制,根据情况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