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玉米粗缩病?怎么办
主要措施有:一是在生产中要密切注意灰飞虱的发生动态。二是改套播为直播,推迟夏玉米的播种期,避开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由于玉米4-5叶期以前是对粗缩病最敏感的时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通过调节玉米播期,要设法避开玉米幼苗的感病高峰期与传毒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相遇。因此建议夏玉米全面改套种为直播,采取麦收后播种的种植方式。三是化学防治:在病害重发区,一可于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在相邻的麦田和田边杂草地喷施杀虫剂,如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灰飞虱,能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数量。二若玉米已经播种或播后发现田边杂草中有较多灰飞虱以及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都有种植的地区,建议在苗期进行喷药治虫,以每亩10%吡虫啉30克加5%菌毒清100毫升喷雾,既杀虫,也起到一定的减轻病害作用,隔7日再喷1次,连续用药2~3次可以控制发病。三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如100公斤玉米种子用10%吡虫啉125至150克拌种,或用满适金100毫升加锐胜100克拌种,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可达1个月以上,有效控制灰飞虱在玉米苗期发生量,从而达到控制其传播玉米粗缩病毒的目的。其他措施还有田间要及时拔除病株;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灰飞虱不能在双子叶植物上生存的弱点,在玉米周围种植大豆、棉花等作保护带,将灰飞虱拒之玉米田以外。
改套播为直播,玉米出苗前后,喷药消灭灰飞虱。2-3遍。
玉米粗缩病是由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感病。感病植株有的出现扭曲生长,有的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叶色深绿,叶片变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且突出,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玉米在4~5叶前感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7叶以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雄穗发育不良,花粉少;雌穗短小,结实少,且果穗小而畸形。
a.冬春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越冬的场所。
b.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的盛期。
c.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的0.2%~0.3%的甲拌磷拌种;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15%;或用75%3911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d.玉米苗出齐后4~5叶期,可施用40%水胺硫磷乳油,公顷用量450~750ml对水300kg喷雾;也可用1.5%甲敌粉,公顷用量30~45kg喷粉,每隔7d喷粉一次,共喷2~3次。
a.玉米苗期一旦感染粗缩病应积极采取喷药防治,可用植病灵、菌克毒克或病毒a与赤霉素、多效灵等植物激素混合喷雾,药液浓度600~1000倍液,对玉米粗缩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施用硫酸锌对玉米粗缩病也有抑制作用。
b.在发病田块应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并带出田块外集中深埋或烧毁。田块周围的杂草应及时清除,消灭成虫产卵场所,这对玉米粗缩病的蔓延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在玉米粗缩病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选用抗病品种,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性。
一是选用耐病品种。二是做好灰飞虱发生的预报和预测。三是适时晚播,改麦套玉米为夏直播。四是大蒜、马铃薯等茬口须适当调整播期。五是种衣剂拌种。六是及时有效地防控灰飞虱。七是及时拔除病株。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2.发生规律: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以后由小麦和地边杂草等处再传到玉米上。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也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1.选抗、耐病品种。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品种之间病害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农大108、郑单958、鲁单981、鲁单984等品种发病较轻,病株率在5%以下。
2.农业防治。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前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精耕细作,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对玉米田及四周杂草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以减少病株和毒源,严重发病地块及早改种豆科作物或甜、糯玉米等,以增加经济收入。
3.药剂防治。包括苗蚜防治和穗蚜防治。麦蚜、灰飞虱兼治的药剂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防治;在玉米三、四叶期,对田间及地块周围喷药防治灰飞虱。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30毫升或10%吡虫啉15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或48%毒死蜱60-8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喷药力求均匀周到,隔7天再防治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上一篇: 2009年7月1日施行的农业机械检验标准号是什么?
下一篇: 燕麦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