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如何控制小麦旺长? 小麦

如何控制小麦旺长?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镇压,能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在早春气温偏高的情况下,还能抑制小麦生育进程,避免过早进入拔节期,是控旺转壮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  
1、用机动三轮车、小型拖拉机或耕牛牵引石磙、铁制镇压器等对旺长麦田(尤其是旋耕的旺长麦田)进行镇压,通过镇压,起到增温保墒、促进发根、控旺转壮的作用,预防“倒春寒”和后期倒伏,没有机械的地方也可采用人工踏压的办法。  
镇压时应注意顺一个方向,不可反复镇压。如不进行及时处理,由于麦苗拥挤,透光、透风性差,麦苗细嫩,麦苗为了争光,幼叶快速生长,大量营养供到新叶,分蘖节储藏的糖分减少,抗冻能力会大大降低。即使在暖冬条件下能够安全越冬,来年也增加了倒伏的危险。镇压时间一般在晴天中午以后,早晨和阴天麦苗因含水分较多,茎叶脆,易折断。地湿不压,以免土壤板结,播种过深和麦苗较弱麦田,不宜镇压。镇压时将麦苗一方倾倒后镇压,切忌直上直下镇压,镇压次日须灌水及喷洒1%的尿素溶液。  
2、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40-50克的多效唑兑水30斤进行喷雾,可抑制小麦第一节间的长度,可防治旺长。

 1、镇压或踩踏

  靶翻过来放置,用人力或畜力拉着沿小麦垅前行,靶拉和人(畜)踩踏,可控制小麦10~15天生长停滞。

  2、深中耕

  中耕深度一定要深,达到7厘米,起到伤根的目的。中耕深度不够,只能起到松土保墒增温的作用,反而促进小麦生长。深中耕可以在小麦越冬前20天以前进行,在越冬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小麦恢复根系的生长,以便安全越冬。

  3、化学药剂控制

  每亩用多效唑25~30克或壮丰胺20毫升或促控保20毫升或助壮素50毫升,兑水20~25公斤喷雾。这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每亩成本只需1~2元。

针对不同旺长类型,控制方法不同,具体如下:?xml:namespace>

⑴播种量偏大的旺长类型。这种类型表现为麦苗拥挤,叶片细长。对于这类小麦的防治方法,原则上应该采取疏苗、深中耕、控制肥水,生长过旺应进行适度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控旺转壮。镇压时应注意顺一个方向,不可反复镇压。遵循三不镇压原则:地过硬、上大冻时不镇压;阴天、地过湿、有露水时不镇压;有大风,降温前和寒潮时不镇压。也可以采用化控方法进行控制,如喷施生长延缓剂。一般在入冬前喷施100ppm/亩的多效唑药液,控制旺长,提高植株的抗寒防冻能力。

⑵肥水较多的旺长类型。这种类型表现为在适宜播期内,播量适中,但由于施用氮肥偏多,麦苗疯长。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中耕断根或镇压,适度控制肥水。方法是在小麦行间隔行深锄69厘米,切断老根、促发新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和分蘖发生,控制旺长,培育壮苗。需要注意,对地力不壮,因播量过大、基本苗过多造成的群体大、苗挤蹿高的假旺长田块,由于幼苗根系发育不良,不宜采取深中耕断根的方法控旺。

⑶弱冬性品种旺长类型。由于品种的冬、春性差异很大,一般来讲,冬性越强,冬前发育进程越慢,抗冻能力越好。对于一些冬性弱春性强的品种,冬前穗发育已到了二棱期,甚至到了小穗、小花分化期。冬前进入二棱期的小麦,越冬死苗率较高。小麦越冬后死苗率小于3040%时,一般不要翻种,因为小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应抓紧划锄,不太旱的情况下适当推迟浇返青水。通常情况下,越冬死苗40%,适当管理,仍可获得80%以上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