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坛紫菜叶状体养殖方法有几种? 其他水产

坛紫菜叶状体养殖方法有几种?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菜坛养殖 中国福建利用自然海区岩礁生产紫菜,至少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养殖的种类主要是坛紫菜。方法是在每年秋季自然界的紫菜壳孢子大量出现以前,先以机械清除或火把烧除等方法铲除潮间带岩礁表面上附生的各种海产动植物,再向岩礁上洒石灰水二三次以清除岩礁上的各种比较小的附着生物,为紫菜孢子的附着、萌发和生长准备好地盘。一般在最后一次洒石灰水之后不久,就可以在岩礁上长出许多紫菜苗。出苗还需继续进行护苗和管理,当紫菜长10~20厘米时,就可进行采收。
2.支柱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日本、朝鲜的紫菜人工养殖方式。其方法是在适当的潮间带滩涂上安设成排的木桩或竹桩作为支柱,将长方型的网帘按水平方向张挂到支柱上,进行紫菜的生产。最初编网帘的材料主要是棕绳和细竹条,最近绝大部分采用维尼龙等化学纤维编织网,在紫菜人工养殖事业十分发达的日本和朝鲜,至今仍是一种主要的紫菜养殖方式。中国北方也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试养,并获得成功。自从出现半浮动筏式养殖法之后,潮间带的紫菜养殖方式,已全部采用半浮动筏式养殖。
3.半浮动筏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中国福建省在 1958年探索出来的。它的筏架结构兼有支柱式和全浮动筏式的特点,即整个筏架在潮涨时可以像全浮动筏式那样经常漂浮在水面上,当潮水退落到筏架露出水面时,它又可以借助短支腿像支柱式那样平衡地架立在海滩上(图6—19)。半浮动筏式和支柱式养殖一样,也是设在潮间带的一定潮位,网帘也是按水平方向张挂。由于网帘在低潮时能够干露,因而硅藻等杂藻类不易生长,对紫菜的早期出苗特别有利,而且生长期较长,紫菜质量好。由于网帘经常漂浮水面故能够接受更多的光照,紫菜生长也比较快。因此,在紫菜人工养殖上,已经被广泛地采用。
4.全浮动筏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适合不干露的浅海区养殖紫菜。在潮间带滩涂面积不大,或近岸受严重污染的地区,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把紫菜养殖向离岸较远处发展。它的筏架结构,除了缺少短支腿外,完全和半浮动筏架一样。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对于紫菜叶状体养成是一种相当好的养殖方式。尤其在冬季有短期封冻的北方海区,还可以将全浮动筏架沉降到水面以下米度过冰冻期。全浮动筏式养殖的主要缺点是网帘不干露,这对于紫菜叶状体的健康生长和抑制杂藻的繁生都不利。尤其在网帘下海后的20—30天之内,适当的干露对出苗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如果网帘的干露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用全浮动筏式进行紫菜育苗,常常得不到好的出苗效果。用全浮动筏进行叶状体的成菜期养殖,单产并不比半浮动筏式养殖的差。但全浮动筏养殖还存在着菜体容易老化、叶体上容易附生硅藻、产品质量较差、养殖期较短等问题,单产量也不及半浮动筏式养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