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植物休眠的原因有哪些? 其他

植物休眠的原因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种子休眠

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是指植物种子脱离母体后即使有良好条件也不能萌发的现象。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的:

胚未成熟

  一种情况是胚尚未完成发育,如银杏种子成熟后从树上掉下时还未受精,等到外果皮腐烂,吸水、氧气进入后,种子里的生殖细胞分裂,释放出精子后才受精。兰花、人参、冬青、当归、白蜡树等的种胚体积都很小,结构不完善,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发育,才达到可萌发状态。另一种情况是胚在形态上似已发育完全,但生理上还未成熟,必须要通过后熟作用(after ripening)才能萌发。所谓后熟作用是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后熟期长短因植物而异,莎草种子的后熟期长达7年以上,某些大麦品种后熟期只有14天。油菜的后熟期较短,在田间已完成后熟作用。粳稻、玉米、高粱的后熟也较短,籼稻基本上无后熟期。小麦后熟期稍长些,少则5天(白皮),多则35~55天(红皮)。未通过后熟作用的种子不宜作种用,否则成苗率低。未通过后熟期的小麦磨成的面粉烘烤品质差,未通过后熟期的大麦发芽不整齐,不适于酿造啤酒。但种子在后熟期间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强,此时进行高温处理或化学药剂熏蒸对种子处理影响较小。

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根据种子休眠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初生休眠(收获时即已具有的休眠现象)和次生休眠(原来无休眠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由于高湿、低氧、高二氧化碳、低水势或缺乏光照等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诱发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可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包括胚发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须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用低温层积、变温处理、干燥、激素处理等方法可解除休眠。第二类是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的。包括种壳的机械阻碍、不透水性、不透气性以及种壳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等原因。用物理、化学方法破坏种皮或去除种壳即可解除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