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易发生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
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
小麦“一喷三防” 可在小麦灌浆期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的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溶液,每亩喷50~60千克。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无风上午9~11时,下午4时以后喷洒,每亩喷水量不得少于30公斤,要注意喷洒均匀,尤其是要注意喷到下部叶片。小麦扬花期喷药时, 应避开授粉时间, 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在喷施前应留意气象预报,避免在喷施后24小时内下雨,导致小麦“一喷三防”效果降低。高产麦田要力争喷施2~3遍,间隔时间7~10天。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做好人员防护工作,防止中毒,并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工作。
小麦苗期主要应预防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今年小麦后期出现点片白穗的地块,以及叶片过早发黄的地块都要注意防治。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都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要想控制病害必须以预防为主。尤其全蚀病,虽然以小麦生长后期发病为主,但播种环节及苗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机。具体措施上要注意:①土壤处理: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公斤,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公斤,拌细土30公斤,撒于地表,然后整地播种,局部发病时可以对发病中心周围重点施药。②种子处理:小麦播前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拌种10公斤,拌后晾干播种。③冬前药剂灌根:小麦播种后1个月左右,用15%三唑酮300倍液,将喷雾器拧掉喷头,顺垄灌根,要使药液渗入小麦根部,药液量要达到每亩75公斤。要注意灌根前后的几天内尽量不要浇水。
~防治的重点是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叶锈病、兼治灰飞虱等多种病虫,警惕小麦条锈病流行。
防治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可以4月上中旬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1.5公斤或者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毫升对细砂或细沙土30-40公斤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亩40-50毫升喷麦茎部。
防治麦蚜,可用10%吡虫啉乳油每亩10-15克喷雾,兼治灰飞虱。
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亩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对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
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50-200毫升对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防治白粉病、锈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
防治赤霉素、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防治。
对杂草较多地块,应采用人工方法拔除,千万不能采用除草剂防除,因为小麦拔节后使用除草剂一方面除草效果差,另一方面易对小麦造成药害。
上一篇: 拖拉机的电源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下一篇: 生产中为什么要交替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