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饲养技术:?xml:namespace>
所谓“渴不能急饮,饥不可急喂”,新引种猪下车后0.5~2 h后开始饮水,建议饮水中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每100 kg水中,添加葡萄糖500 g、阿莫西林20g、电解多维50 g)。引种当天不喂料,第2 d给正常喂料的50%,第3 d给正常喂量的75%,一般5~7 d后正常饲喂。6月龄之前,喂生产育肥料,自由觅食,多吃快长,促进身体发育。6月龄之后,喂后备种猪专用料,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增强后备种猪肢蹄坚实度,采食量控制2.5~3.25kg/d,获得预期适宜体质。配种前一个月,至少配种前14~21d,做好短期优饲工作。建议使用后备种猪专用料或换用哺乳母猪料,自由采食高赖氨酸,高能量饲粮,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排卵数量。配种后,马上换用妊娠料,低能低蛋白饲粮,采食量控制为:妊娠1~37d的1.8~2kg/d/头;妊娠37~110 d的2~2.5 kg/d/头;妊娠110~114 d的1.8~2kg/d/头。尤其妊娠前期过多摄入高能高蛋白饲粮,肝血流量增加,孕酮清除率上升,导致受精卵脱落。?xml:namespace>
以上饲粮采食标准建立在环境温度20℃的基础之上,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150g左右,每降低1℃,则增加3%饲料供应量。
2科学管理技术:
不同的猪场,其病原微生物菌群也不同。从外场引进后备种猪到本场,千万不要与本场猪群马上混养。一般需要:前4周隔离观察期,确认新引进猪群良好的健康状况,没有携带处于潜伏期疫病。后4周驯化适应期。通过环境微生物菌群平衡混合,使它们在配种前产生相应免疫力。(主要通过粪便、尿液、胎衣等排泄物接触或后备母猪与老龄母猪1:15比例混养)。
2.1保健
引种第一周驱虫健胃,第二周开始疫苗接种。实践证明,配种前中药保健显著提高机体抵抗力,尤其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
2.2分群
后备种猪群体饲养优于単栏饲养。也不宜过于拥挤,理论要求1.5~1.8 m²/头,每小群4~8头为宜。按体重、品种等合理分群(合理分群五原则:A拆少不拆多;B留弱不留强;C夜合昼不合;D饥合饱并;E同迁新栏)。对于生长缓慢、皮毛粗乱或弱或残吃不到料者,集中一个圈栏,增加10%小猪料或营养性添加剂。
2.3运动
适当运动每周2次以上,每次2 h左右。益处很大:A锻炼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泪斑、眼屎等;B户外运动,接受太阳光照,促进钙磷吸收,增强骨骼系统减少肢蹄病;C运动中相互追赶与促进发情,如果有公猪追逐,必须有人监护,以防偷配。
3后备母猪的诱情方法
从105 kg体重开始,与成熟公猪直接或隔栏接触,每天1~2次,每次10~15min。保证后备母听到公猪声音,闻到公猪气味,接触公猪身体。用不同的公猪诱情比使用同一头公猪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