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近期阴雨天较多,植保部门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几率加大。如何适时防控赤霉病? 小麦

近期阴雨天较多,植保部门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几率加大。如何适时防控赤霉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大发生可导致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且病麦含有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据预报,由于我省小麦、玉米常年连作,秸秆还田面积大,去年发病重等原因,目前田间积累了大量菌源。加之部分地块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利于病菌侵染。而且我省赤霉病主要发病区主栽小麦品种多数不抗病,若小麦齐穗至扬花期遇连阴雨、大雾天气或田间小气候宜,今年仍有偏重流行可能,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本着早发现、早动员、早防治的原则,认真组织,及早安排,密切关注发展动向,一旦出现流行迹象,全力控制发生危害。

二、加强监测,切实做好预警、宣传工作

要采取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地调查发病情况,增加调查密度,扩大调查范围,准确掌握小麦赤霉病发生动态,及将病情信息报告给上级业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及发布预警信息。自4月20日起,启动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信息周报制,各市于每周二将上周发生防治情况及上报省植保总站,紧急情况随上报,做到信息畅通。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广泛开展病虫防控宣传,使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得到迅速普及。

三、科学防控,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赤霉病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防治关键期是小麦齐穗至初花期,一旦错过防治期,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赤霉病的防治策略是预防为主、主动出击。当前技术条件下,喷洒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必要措施。要保证期用药,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主动用药。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等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可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每亩100~1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流行年份要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认真组织,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小麦齐穗至初花期的防治期,必须大力组织发动多种形式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大面积开展统防统治作业,努力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药剂、统一时间开展大面积防治,降低防治周期,提高防治效率。同时专业化统防统治要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做到不留死角,应防尽防。

五、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好防治措施

要加强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组织调度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切实做好防控工作。一要以政府为主导,完善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防控责任。二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及早落实监控资金、农药、药械、技术等措施。三要做好组织发动,提前制定防控预案,全面部署防控任务,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防控作业。四要开展督导检查,省厅将在发生防治关键时期派督导组,到发生危害较重市进行督导检查。各市、县都要加强督导检查,了解发生防治动态,及时解决防治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使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