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洼盐碱地面积大、范围广,大约有4.5亿亩左右,其中宜渔综合开发利用
的低洼盐碱地约有1亿亩左右。分布于长江以北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淮
海平原、黄河河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以及从辽宁至广西沿海包括台湾、海南
岛的滨海沉积平原等,但主要还是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它的发生和发展,是
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居高、
矿化度大,以及在干旱、半干旱平原地区排灌、耕作等生产措施不当形成的。这
些盐碱地,一般不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是不毛之地。如何综合开发这一世
代沉睡的低洼盐碱荒寂地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我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
实践,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一套"挖塘以渔改碱,抬田以台治
洼"、"上粮下渔"综合开发低洼盐碱地的成功路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
改造,台面上可以种植粮、棉、油菜、瓜、果、蔬菜、茶叶、桑、果树和各类经
济作物,可以蓄养牲畜,饲养家禽。池塘不仅可起到排涝降碱的作用,而且还能
养鱼、蓄水,以保台面上农作物的灌溉,同时,又可以利用塘埂、塘坡种菜、种
草,以菜、草喂猪、养鱼,畜禽的粪便又可肥水养鱼、种菜,形成了多物种的种
养殖、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转化的立体生态观光农业,达到了生态环
境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开发。昔日一片荒滩低洼盐碱地,"旱了收蚂蚱,涝了捉蛤蟆,
不旱不涝一片碱疙瘩",而今变成了园田化、规范塘、路成网、树成行,鱼跃粮丰,
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低
洼盐碱地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尤其在我国人口众多,平均
耕地面积极少,在有限的耕地面积又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开发低洼盐碱地,变废
为宝,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战
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 葱黄寡毛跳甲危害如何进行生物防治?
下一篇: 夏季桑园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