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农业包含的内容和实现的途径看:
(1)要素投入集约化。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它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集约化地投入要素,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状况,实现了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资源产出率,不仅土地产出率高,水和其他资源产出率也很高。特别是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了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现代农业具有明显的集约化和可持续性特征。
(2)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因而,它需要具有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区域和领域几乎所有农产品全部用于出售,商品率接近100%。
(3)生产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它在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不但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而且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农民务农技能、就业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据有关组织对15个发达国家综合评估,由于科技贡献率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生产肉类3-4吨,分别相当于我国平均水平的20倍和14倍。
(4)产业经营一体化。现代农业以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农工贸环环相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服务的社会化全部纳入经营一体化的轨道之中。农户通过各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成为市场主体,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获得利益。经营一体化使农村和城市的生产要素有机组合,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业与工业的利润率接近,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答:一、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二、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五、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六、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一、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二、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五、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六、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上一篇: 请问大白菜的管理模式是什么?
下一篇: 仙客来黑根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