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大白菜的生长特点,我们将原来的管理模式“二促二控”改为 “三促一控”新模式。新模式有利于稳产,减少病害,尤其是病毒病、软腐病
1.一促幼苗快生长
播种时先在垄背上划一小沟,沟深1.5㎝,宽1-1.5㎝,将籽均匀撒于垄背上,使小沟内外都有籽。撒后用扫帚等将背面覆平后浇水。这种方法可抗短时间暴雨冲刷。播种量每亩250-300g。播种至出苗一般浇2-3次水,缺苗要在真叶期补苗,出苗15天左右要及时分期疏苗.使苗均匀生长,播种后20-25天要及时定苗,定苗时要选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健壮苗,去除异型株及弱苗、虫咬苗等。如果田间有杂草可浅除草,深度0.5-1㎝,近株草可用手拔除,尤其在定苗后要严格掌握“有草浅除”、“无草不锄地”,改变过去“有草无草锄三遍,一直蹲苗秧发蔫”。要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防治灿灿(蟋蟀)、菜螟等害虫的危害,防治方法用乙酰甲胺磷、菊马合剂、辛硫磷等拌麦麸或切碎的鲜菜叶1:500倍傍晚撒于菜地周边、沟边。每2-3天一次,撒2-3次即可,能有效防止害虫的危害。
2.二促团棵期
白菜出苗后25-30天左右是大白菜的莲座期(也叫团棵),外部形态可见15-16片叶,冀中南大约是9月上旬。本时期的管理原则是 “促上保下”,即:不蹲苗、不深耕、不破垄背、有草拔除无草免锄,同时要进行追肥,促进植株生长,每亩追施尿素15-20kg或腐熟人粪尿500kg,随浇水施入菜田,施尿素要在前一天傍晚撒入白菜棵周围10㎝处(不要挖坑埋肥),第二天上午浇水时地面不见尿素为好,这样可使尿素分布均匀,浇水后2-3天应再补浇一次清水。
3.三促包球期
当白菜进入包球期时,改旧传统一次重肥为轻促二次肥。播种后约50-55天,此期的外部形态指标是:包头形白菜(俗称圆白菜)心叶内卷;直筒舒心形大白菜(俗称长白菜)成筒状(俗称抽筒)。心叶达筒高1/3处时(冀中南一般9月中下旬),进行第一次追肥, 每亩20kg尿素或800-1000kg腐熟人粪尿, 不管追什么肥都顺水施入。严禁进地撒施。 第二次追肥间隔时间为15天左右,一般是10月上中旬每亩用尿素15kg(本期不要追人粪尿)促其快速结球。 此期间要防治蚜虫、 螟虫等1-2次,不要让虫进人球内。 最好选用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为好,喷药时注意不要损伤叶片采用长杆长管喷撒为好。
4. 控制结球末期
白菜进入结球末期,需水量需肥量逐渐减少,要控制水肥为冬贮打好基础,在收获前10-15天内严禁浇水,减少土壤含水量。通过与旧传统对比,新模式连续几年高产稳产,病害减少,尤其是病毒病、软腐病病株率明显降低。
病株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