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地整地。牛膝为深根作物,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壤土。深翻土壤60厘米以上,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菜子饼50公斤,将这些肥料混拌均匀,堆沤数日,均匀地撒施于表土层,然后再耕翻一次。做宽1.3米的高畦或平畦,高畦畦宽40厘米,四周开较深的排水沟。二、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7月上中旬为播种适期。过早播种根多发杈,药材质量差;过迟则产量低。播种前将种子放入20℃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起晾干后与草木灰、人畜粪尿拌和均匀,撒播于畦面,用耙轻轻搂动土面,使种子下沉入土,然后撒一层细土(细沙),厚1~1.5厘米,最后,畦面再撒一薄层谷壳,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500~750克。5月上旬以前播种,当年开花结果,根不能入药。种子分秋子、秋蔓薹子和蔓薹子,以秋子最好,蔓薹子最差。
田间管理播种后5天开始出苗。幼苗初期生长柔弱,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保苗。当苗高5~6厘米时,开始第一次间苗,去弱留强,保持苗距6~7厘米;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行株距15厘米×15厘米定苗。缺苗时,选阴天进行补苗。一般中耕除草3~4次。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撒施稀薄人畜粪尿与草木灰;第二次于定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施有机肥1000公斤、尿素5公斤、硝酸钾10~15公斤。现蕾时要及时分批摘除顶部抽生的花序,使养分集中供应根部。幼苗期至8月上旬,应控制灌水量,促使主根下扎。8月以后,主根不再伸长,灌水量可大些,以促使主根粗壮。雨季及大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
牛膝又叫怀牛膝、对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其根圆柱形,表面灰黄,有散瘀、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病、风湿痹痛等,全国各地均可栽培。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长环境
牛膝喜温和气候,不耐严寒,气温低生长缓慢,但在温差较大的北方生长较快。牛膝适宜栽培在向阳较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这样根长得长,产量高。在粘土地种植,主根短、侧根多,影响品质。牛膝根深达0.6-1米,所以要求深耕0.5-0.7米,耕前每亩施堆肥或厩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
二、繁殖方法
牛膝种子繁殖。在收获块根季节,宜选高矮适中,小枝密、叶片肥大、健壮的植株,芦头不超过3个、颜色较白,留上下粗细均匀,侧根少的长根条作种。越冬时,把选出的块根埋在地下,待明年4月初刨出栽下。种用牛膝应种在新茬地里,施尽基肥,加强管理,待其种子成熟后晒干、脱出即可。
三、播种
牛膝种子发芽率一般为80%,适宜温度为21-23℃。有足够湿度,播后4-5天即可出苗。播种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则地上部分生长快,开花结籽多,根易分叉,品质不佳;过迟,植株矮小,发育不良,产量低。所以适时播种很重要。江淮流域一般在7月初播种。播种方法一般用条播,按行距33厘米,开线沟2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并盖土,每亩播种1公斤左右。
四、管理
1、定苗和松土除草。当苗高7-10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7厘米间苗,待苗17-20厘米时按株距13-17厘米定苗。牛膝不宜深耕,除草时浅松土即可。
2、打顶。为提高块根产量,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当打苔,以减少抽苔。当枝叶高67厘米时,将顶部的花穗割掉,不可留枝过短,约留株高33-50厘米。再长再割除,一般割除两次,最后留株50厘米。
3、排灌。播种时及幼苗期都应浇水1-2次。如雨水多,应注意排水。9月份正是牛膝根部迅速发育时期,天旱时可适当灌水,以使根部生长。
4、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和叶斑病。白锈病主要表现是叶片背面生白色疤状病斑,叶斑病表现是受害叶片上产生褐色病斑。防治方法是收获后清园,集中处理病残株;还可以喷1:1:120波尔多液,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是尺蠖(土名量步虫)幼虫咬食叶片、嫩茎。防治方法是在幼虫一、二龄期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
五、收获与加工
牛膝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收获时先在近畦边挖沟,宽50厘米、深1.2米,然后向根部挖,不要刨断。挖出块根后去掉地上部份及须根,去净泥土,几根捆在一起,架于绳上晒皱后,用硫磺熏数次,打去毛尖,再熏一次。最后扎成小把,再削齐即可。一般每亩产干根约4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牛膝为深根作物,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壤土。深翻土壤60厘米以上,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菜子饼50公斤,将这些肥料混拌均匀,堆沤数日,均匀地撒施于表土层,然后再耕翻一次。做宽1.3米的高畦或平畦,高畦畦宽40厘米,四周开较深的排水沟。二、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7月上中旬为播种适期。过早播种根多发杈,药材质量差;过迟则产量低。播种前将种子放入20℃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起晾干后与草木灰、人畜粪尿拌和均匀,撒播于畦面,用耙轻轻搂动土面,使种子下沉入土,然后撒一层细土(细沙),厚1~1.5厘米,最后,畦面再撒一薄层谷壳,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500~750克。5月上旬以前播种,当年开花结果,根不能入药。种子分秋子、秋蔓薹子和蔓薹子,以秋子最好,蔓薹子最差。
田间管理播种后5天开始出苗。幼苗初期生长柔弱,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保苗。当苗高5~6厘米时,开始第一次间苗,去弱留强,保持苗距6~7厘米;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行株距15厘米×15厘米定苗。缺苗时,选阴天进行补苗。一般中耕除草3~4次。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撒施稀薄人畜粪尿与草木灰;第二次于定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施有机肥1000公斤、尿素5公斤、硝酸钾10~15公斤。现蕾时要及时分批摘除顶部抽生的花序,使养分集中供应根部。幼苗期至8月上旬,应控制灌水量,促使主根下扎。8月以后,主根不再伸长,灌水量可大些,以促使主根粗壮。雨季及大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
上一篇: 牡丹疫病的发病症状?
下一篇: 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步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