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如何科学选择再生稻品种? 其他禾谷类

如何科学选择再生稻品种?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姚善军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农业局

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水稻优良品种。

一.确定种植区域
培植再生稻的地域性很强。将其安排在温光条件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地区种植最为适宜。具体确定种植地域的依据有两条。
(一)以头季稻播种至再生稻齐穗安全生长历期和活动积温来确定
福建省各地试验,生育期的汕优63,头季播种至再生齐穗历期180~190天,活动积温4100℃左右。按这个指标,查对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地段历年气象资料中,稳定通过10℃的始日至21℃的终日(为再生稻结实率70%、安全齐穗保证率70%的指标),或稳定通过10℃的始日至23℃终日(为再生稻结实率80%、安全齐穗保证率80%的指标)的天数和积温。凡品种(组合)所需的安全生长天数、积温和某一地段提供 的热量相吻合,该地段就可以蓄留该品种再生稻。
(二)以头季稻齐穗至再生稻齐穗时段旬均温和历时来确定
这个时段旬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4℃,历时有70天左右,或者头季稻收后,杂交水稻大于或等于23℃、常规稻大于或等于20℃历时有30天上下来确定。
在确定种植地域之后,还要选择水利设施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山排田、溪边用、黄底灰泥田和浅脚烂泥田,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使得两季都高产。
二.选育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组合)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一个优良的再生稻品种(组合),要求具有再生力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生育期适宜等特点,以使上下季都获高产稳产。多点试验和再生生产力测定结果,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威优63,特优63,D优63,D297优63,协优72,汕优72,汕优64,威优64,汕优桂32等,不仅头季稻产量高,而且再生力较强,再生稻每667平方米产量57~312.7千克。常规稻品种,一般头季稻产量比较低,再生稻每667平方米产量106~266.7千克。表现好的有40-1,盐籼203,盐再517等,可供中、高海拔地域作搭配品种利用。
三.种好头季稻
再生稻是头季稻生长的延续,两季配套栽培技术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从头季稻抓起,环环扣紧,才能高产。头季稻栽培要以根活、秆青、叶绿、芽壮为主攻目标。
(一)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再生稻生育期较为稳定,一般在62天左右。早播可延长头季稻营养生长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头季稻增产。如中熟型40-1在福建省北部、海拔较低的地区,以3月25日播种的两季产量最高;在中部高海拔(510~610米)的地区,则以3月20日播种的产量最佳。培育适龄带蘖壮秧,要推行“四统一”,即统一浸种催芽,统一薄膜育秧,统一秧苗喷施多效唑,统一秧田管理。
(二)建立本田的适中群体和健壮个体
据观察,汕优63和特优63组合,一般1个母茎可培育出1.5个左右再生苗。实行宽行窄株26~30厘米X13~15厘米栽培每667平方米插2万丛的,两季产量最高。山区冷浸田再生稻实行垄栽,抬高土体,通风透光,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亚铁离子等有毒物质的毒害,活化了钾的有效性,稻株白根增多,生长健壮,产量提高。
(三)加强田间管理,搭起高产苗架
1.早管早发促早成熟 建立高产苗架,是争取头季稻早熟高产的关键。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500千克的稻田,需施纯氮10千克左右,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为1:0.5:0.7;基肥氮素与追肥氮素的比例为1:1。一般插秧后7~10天施分蘖肥,插后15~20天看苗施好平衡肥。
2.实行两次烤搁田 由于再生稻生育期间独立根系不多,而且前期生长量少。它所需的营养,既靠母茎老根延长寿命吸收供应,又靠再生稻新根来吸收自养。所以,增强头季稻根系的活力是至关重要的。实行两次烤搁田,即第一次烤田在够苗(每667平方米茎蘖数,杂交稻20~22万,常规稻30万左右)或到时间(插秧后25~30天)进行,做到“苗够不等时,到不等苗”。通过烤田增加发根量,使根系深扎,做到壮秆活根。第二次搁田在齐穗15天后,搁田后结合灌水施促芽肥,然后让其自然落干,直到割后3天才复水。这是以水调气、以气养根、活根壮芽的有力措施。
3.防治病虫害 头季稻主要有“四虫二病”,即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纹枯病、稻瘟病。病虫危害,不仅造成头季稻减产,而且影响到再生芽的萌发和再生率的提高。加强测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是培植再生稻的重要技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