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条件
鱼池保水力要强 作为鱼种越冬池的底质以黄粘土较好。沙质底虽然有机质少,但容易渗漏,不能保水,一般不在这样的地区修建越冬池。如利用自然沼泽修建越冬池,一定要经过很好的清理改造,挖除含腐殖质过多的淤泥和杂草,因为池底有机质过多,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影响越冬效果。
要保持一定的水深 冬季雨水较少,池水不断渗漏,必须考虑整个越冬期间始终保持一定水深,一般要求1米以上。因此,要经常注意和测量越冬池的水位,同时采取各种有效的补水措施,使越冬池保持一定深度。
要有补水、补氧设施,且水源的水质要好 一个良好的鱼种越冬池,一定要有补水设备,如设置机井或有水库、泉眼等引注新水。引进的水源一定要可靠、注灌方便、易于控制。
同时,水源的水质要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含氧量要在7-8毫克/升以上,一定要采取增氧措施来提高水源的含氧量后才能注入越冬池。水的PH值要求呈微碱性,一般在7-9之间,低于6的酸性水会降低鱼类的抵抗力。泉水和井水刚流出时一般含氧量不高,并可能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一段流程,暴露在空气中,逸出有害的气体,然后才能注入越冬池。
二、管理
干池和售鱼 干池过程中,注意随水位下降,尽可能多地将鱼通过拉网起捕,避免干池后大量的鱼集中在鱼坑中呛死。
如果是主养团头鲂和鲫鱼的池塘应尽可能提前到十月以前干池,否则,将错过这两种鱼的售价最好的季节。对于混养池塘,干池后,可以将1.5~2公斤/尾的草鱼先出售,将2.5公斤/尾以上的草鱼留到冬至以后出售。对于不能出售或此时价格偏低的草鱼、团头鲂、鲫鱼等转入越冬塘。
清塘和消毒 这项工作十分重要,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大一部分养殖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两年来,由于气候反复无常,池塘消毒不仔细,鱼病频繁发生,暴发程度呈愈演愈烈之势,草鱼赤皮病、烂鳃病以及鲫、团头鲂、鲢暴发性出血病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重大损失,原本少见的孢子虫病近年来也常发生,这一切都表明了鱼病预防刻不容缓,而干池后的清塘消毒正是鱼病预防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着下一年养殖中鱼病发生的激烈程度。
上一篇: 怎样防止洋葱先期抽薹?
下一篇: 现在养猪行情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