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温能杀死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原理,可以采用高温闷棚的办法防治霜霉病,具体怎样操作?
1.确认自然界的日照时数、温度条件和温室的密闭保温条件能够创造出高温闷棚时所要求的温度。
2.通过气象预报可以预知具备了高温闷棚的晴好天气。
3,在闷棚的前1天早晨喷洒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浇大水。浇水后尽量提高棚室的温度,傍晚也宜适当早扣棚,以保持较高的夜温。
4.次日揭苫后,封闭温室,不得放风,棚膜破损处要提前修补。将温度表吊挂到黄瓜生长点同高的部位,并用纸板从南部挡住感应球部分,避免阳光照射水银球部。阳光不足,温度上升有困难时,可在温室后部或大棚走道部位点燃明火帮助升温,但一定不要闷烟,以防烟害。其间,每15分钟观察1次温度表,当温度上升到43℃时,开始计时,需要保持1.5---2小时:此间温度不能低于42~C,不超过48℃。温度达到45~46℃时,黄瓜上部3---4片叶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这属于正常情况。温度高时可以放下几个草苫遮档,但绝对不能放风。时间到达后,一定要缓慢放风,防上由于放风过速造成叶片受伤。
5.次日,摘除病老黄叶,再给黄瓜浇水,结合浇水冲施硝酸铵。
霜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30℃以上时活动缓慢,42℃以上时停止活动渐渐死亡。利用这一点可进行高温抑制和杀灭病原菌,习惯上称“高温闷棚”。
具体做法是:准备闷棚的前一天,给黄瓜浇一次大水,同时喷用一次防治霜霉病的高效杀菌剂,并适当控制稍高的夜温,以减少地温散失,尽量使地温差距不过大。次日揭苫后封闭温室,不准放风,待9-10点左右温度急剧上升,力争迅速将室温提高到45℃左右,为了掌握室温,通常要在温室中部的黄瓜植株相当于生长点的高度,分前、中、后各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南部遮挡,严防阳光直射,每隔15分钟左右观测一次,当温度达到43℃后开始计时,连续闷1.5-2小时,但此间温度不能低于42℃,也不能超过48℃,低了效果不明显,高了要受害。同时要观察植株表现,当室温达到45-46℃时,生长点以下3-4片叶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说明一切正常。若温室不能迅速达到43℃以上时,可在棚内点燃散播在水道里薄薄的一层麦秸成明火,或点燃石腊以促进增温。超过45℃,不宜采用开口放风的办法来降温,可适当放苫遮阴阻止室温继续上升。时间到达后,一定要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缓慢地使室温下降,次日摘除老叶后再浇一次水,结合浇水适量地施些硝铵以促进瓜秧很快恢复生长。由于高温闷棚多杀死叶子表面的病孢子,而侵入叶子里的病孢子往往存下来,它们潜伏2-4天后又会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继续扩散危害,所以在霜霉病暴发时,第一次闷棚后的4天左右还需进行一次闷棚,这样才可以彻底根除温室里的病原菌。
上一篇: 秋冬要早防胡萝卜斑枯病?
下一篇: 玉米大斑病呈哪种形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