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班病主要发生在棚室,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病时叶片发病先是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叶背面无黑霉层,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果实和茎上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大棚高湿有利于发病。另外,低洼地、重茬地发病也重。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施足基肥,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大棚内覆盖地膜,有条件的使用滴灌,深沟高畦栽培,降低田间湿度,及时调节棚内温湿度。浇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阴雨天不浇水。当外界夜温达到15℃以上时,昼夜放风。大棚撤膜前,一定要炼苗1周左右,让黄瓜逐渐适应外部环境。播种前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种子可以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每亩每次用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33~166克,加水100千克,稀释成600~75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药,共喷4~6次。棚室中每亩每次喷撒10%乙滴粉尘剂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1千克。
上一篇: 黄瓜采收期对光照有哪些要求?
下一篇: 如何确定猕猴桃的定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