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腐病为茭白重要病害,在部分茭白种植区时有发生,常在夏,秋季发病。一般发病率在10%以下,严重时发病率达到20%以上,影响茭白的产量与质量。温暖,潮湿有利于褐腐病的发生。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茭白植株叶鞘和茭白肉。先在叶鞘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边缘模糊,以后发展成不定形褐色坏死斑,边界不清晰,颜色较浅,继续发展病部腐烂变朽。茭白染病多形成红褐色至黄褐色棱形病斑,中央和两端颜色较浅,并向上下扩展,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使茭白腐烂变质,完全不能食用。病部露于水面之上时,病斑中央可产生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冬季收割后结合割茬,彻底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和带病老株,减少田间菌源。茭白生长期间灌浅水,适当增加搁田时间,适时清除茭白植株中下部老,黄,病叶和带病的叶鞘,改善田间茭白生长的小气候。
②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共喷3~4次。
上一篇: 茄子的褐纹病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 梨树棚架栽培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