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法工厂化栽培金针菇 摘要:福建模式再生法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丝培养库面积以60 ㎡为宜,出菇库面积以40 ㎡为宜,品种主要选择8801,菌丝培养20 ℃,催蕾16~14 ℃,出菇5~8 ℃,保鲜4~6 ℃。 关键词:再生法,工厂化栽培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据生产的先进程度可分为二类:一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栽培条件完全可控,以日本和台湾为代表;二是一定程度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控制温度为主,以福建省为代表。目前国内主要以第二类为主,其主要特征为:投资少(仅为前者的1/20~30),见效快,且以人工管理为主要手段,大多采用再生法栽培,现介绍如下。 1 库房结构及制冷设备配置 1.1 库房结构 库房要求相对独立,各冷库排列于中间过道为宜,库门开于过道,过道自然形成缓冲间,减小空气交换时外界与栽培冷库内的温差。菌丝培养库面积以60 ㎡为宜,出菇库面积以40 ㎡为宜,培养出菇库比例为2:1 1.2 制冷设备配制 240 m3培养库, 160 m3出菇库每库配7.5 kw制冷机,冷风机2台。 2 主要生产设施 包括栽培架,锅炉,灭菌框,常压灶,破碎机,拌料机,高压锅等。 2.1 栽培架 培养库栽培架8层,层间距40 ㎝, 出菇库栽培架7层,层间距45㎝,第一层离地50㎝以上。 2.2 灭菌框、推车 灭菌框可装菌袋16袋,推车可装菌框10框。 2.3 常压灶、锅炉 常压灶由锅炉提供蒸汽,每灶可装菌框250框(即4000袋),锅炉0.3吨以上为宜。 2.4 拌料机、破碎机 拌料机以每料150袋为宜,颗粒粗的培养料需预先用破碎机进行破碎。 3 栽培工艺 3.1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皆以纯白色品种为主,宜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朵型好,基部绒毛少的品种,如8801,8909等。 3.2 制种 菌种配方:棉籽壳50%,麸皮25%,蔗渣(或用木屑和糖代替)24%,CaCO31%。采用试管种两点接种法,直接作栽培种用。培养温度20 ℃。 3.3 制袋 栽培料配方:棉籽壳27.4%,麸皮25.6%,蔗渣45.7%,过钙0.4%,轻质碳酸钙0.9%,水:65%。栽培袋采用17.5×40×5聚丙烯塑料袋,中间打孔,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 3.4 灭菌及接种 温度升至100 ℃以上保持13 h以上,出炉冷却至30 ℃以下方可接种,每瓶种接20袋。 3.5 菌丝培养及催蕾 菌丝培养库温度控制在20 ℃左右,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适当进行通风。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进行催蕾,培养库温度降至16~14 ℃左右,每天适当开灯,约10~15天即可长出针尖菇。 3.6 开袋及出菇管理 待针尖菇布满菌袋80%,长度4~6 ㎝左右应及时开袋,拔去套环和棉花,刈掉料面以上塑料袋膜,移至出菇库,出菇库温度控制在5~8 ℃,待5~7天,针尖菇倒伏,再生菇蕾长至3~6㎝左右及时套袋,并通过风抑制和光抑制的方法使再生菇蕾长平并整齐,后再进行1~2次拉袋达到菌柄伸长及壮菇目的。 3.7 采收、包装及保鲜 子实体长至17㎝左右,菌盖1~1.5 ㎝时即可采收。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分级包装,包装时切去菇头,用5 斤装食品袋排放整齐,后装入泡沫箱,移至保藏库(4~6 ℃)保鲜。 -------------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_百度文库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 本文章是重庆陈老师的文章...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新技术 金针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 2011-8-22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实用科技,实用技术,食用菌科技,食用菌技术,食用菌科学技术,新产品新技术,遗传育种,生产栽培,工厂化,病虫防治,贮藏加工
上一篇: 如何防治番茄病毒病危害?
下一篇: 池塘养殖中如何使用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