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以产奶量高的牛易发,该病严重影响泌乳机能及乳汁的质量。笔者近几年诊疗的35例患乳房炎病牛多为临床重症浆液性及纤维素性乳房炎,有效率100%,产奶量在愈后10~15天即恢复正常。
1.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红、肿胀、质硬、发热、疼痛明显,拒按,乳上淋巴结肿大,病牛表现不安,体温升高到41℃以上,心跳增数到100次/分钟。乳汁呈淡黄色水样絮状物,有的挤出含血稀薄乳汁,产奶量下降到正常时的1/2~1/3,甚至更少。
2.治疗。消炎止痛,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方药:当归、川芎、蒲公英、大黄、紫花地丁、鱼腥草、板蓝根、陈皮(按鲜量)各50 克,虎掌草、地榆、木通、紫金龙(鲜量)各30克,甘草30克。水煎3次,药汁混合,分早晚灌服。取药渣敷肿胀部,1剂/天,3~5天1疗程。此方对双重炎症更有效。 西药:清热解毒注射液50~80 毫升,草珊瑚50~80 毫升,10%葡萄糖500 毫升,混合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5天。 还可用1%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及乳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应冲洗子宫),挤干乳汁,乳池注入大黄藤素50~80 毫升及肿胀部周围分点注射50~100 毫升(患子宫内膜炎的向子宫内注入100 毫升), 早晚各1次,3~5天为1疗程。
笔者用抗菌西药治疗患乳房炎病牛,治愈后,产奶量在较长时间内很难恢复,影响生产性能,效益下降。采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乳房炎,治愈后,产奶量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保持稳定,不反复。为减轻患病乳房的紧张度,尽可能坚持将乳汁挤干,以便施治。
上一篇: 我国引进的瘦肉型猪种有哪些?
下一篇: 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