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形成水稻空壳的内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过程,形成空壳;二是抽穗扬花时,雌雄性器官不能协调,不能受粉而形成空壳。形成瘪粒的内因主要是由于穗部谷粒营养供应不良,致使子房或胚乳中途停止发育而造成瘪粒。外因:形成水稻空瘪粒的外因比较复杂,有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在气候条件方面,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气象因素,对空瘪粒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水稻在含苞、抽穗期时,对温度极为敏感,水稻抽穗开花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20℃以下的低温,不能完成受精过程,形成空壳。孕穗期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将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的高温,就会产生热害,影响花粉破裂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粒,群众称之为“花而不实”。湿度和风速对空瘪粒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水稻开花受精最适宜的湿度为70%~80%,气候太干燥,对受精不利,容易形成空壳。开花期间,大雨或连日阴雨,湿度过大,也会影响受精和结实,形成空瘪粒。此外,栽培条件不当也会影响空瘪粒的形成。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过多,叶片含氮高,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空瘪粒增加。抽穗前期氮肥不足,抽穗叶片早衰,也会增加空瘪粒,导致减产。除氮肥外,水稻生育期间如缺少磷、钾等营养,同样会影响光合作用,并引起生理机能衰退,增加空瘪粒。在灌溉方面,如抽穗开花期缺水,造成受精结实不良,也会增加空瘪粒。稻田排水不良或长期深灌水,会引起黑根,中期晒田时间过长、过重,后期断水过早,促使早衰,增加空瘪粒。密植不合理,封行过早,通风透光差或受病虫为害,防治不及时,也会使空瘪大量增加,造成严重减产。
上一篇: 为什么刺儿菜防治难度大?
下一篇: 玉米收获机使用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