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苗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以发生,只为害水稻。染病的稻谷常不发芽或出芽后早夭。染病轻种子长出的苗比健苗高而纤弱,全株淡黄緑色,叶狭长,叶片披张度较大,根毛少。
在大田,移植后半个月至1个月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露出叶鞘之外,地表茎节上长出很多倒须根。剥开叶鞘,可见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茎内长有白色丝状菌丝。茎节逐渐腐朽,叶片枯死,在垂死株的叶鞘及茎杆上可见淡红色及白色粉状物。后期长出蓝黑色小点,这在南方部分稻区可见。稻谷粒受害变为褐色。
症状 又称徒长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本田发病 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 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上一篇: ·伏天太热,猪感光过敏怎么办?
下一篇: 生产、销售假劣种子要承担哪些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