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双季晚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

双季晚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此项技术要点:1.品种优化搭配。品种选择应结合机插秧生长特点,注意早稻与连作晚稻生育期合理搭配,争取双季高产。

2.机械耕整地。早稻移栽前选择适宜机械10天进行耕整地,以旋耕为主,犁耕为辅,旱旋耕与水平整相结合。结合翻耕施有机肥和钙镁磷肥,移栽前1-2天湿旋耕,后灌浅水耙平,待泥土沉实后机械移栽。

3.集中育秧。选择适宜的育秧模式,早稻建议大棚育秧,秧龄25-30天;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及种植方式确定播期,机插秧秧龄15-20天,播种期6月底至7月初。播种前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育秧基质或土壤要求调酸、培肥和清毒。

4.合理密植机插。根据插秧机及品种类型合理密植,保证充足苗数和有效穗数。

5.稻田机械开沟,水分科学管理。机插后应及时灌浅水(2-3厘米水层)护苗活棵,促进返青成活、扎根立苗;返青分蘖后间歇灌溉,水层以2~3厘米为宜,并适时露田,落干后再上水,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6.精确定量施肥。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产群体。合理增施有机肥,减氮增钾。

7.机械病虫草防冶。在插秧后4~5天,选用4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细润土每亩3-5千克或尿素7.5千克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根据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采用大型药械喷雾技术田间机械作业。

注意事项:注意双季稻机插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双季机插高产。晚稻育秧要根据早稻收获及晚稻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并注意用多效唑等生长调控剂做好秧苗生长调控。

1 楼发表于 2016/6/20 9:35:18

此项技术要点:1.品种优化搭配。品种选择应结合机插秧生长特点,注意早稻与连作晚稻生育期合理搭配,争取双季高产。

2.机械耕整地。早稻移栽前选择适宜机械10天进行耕整地,以旋耕为主,犁耕为辅,旱旋耕与水平整相结合。结合翻耕施有机肥和钙镁磷肥,移栽前1-2天湿旋耕,后灌浅水耙平,待泥土沉实后机械移栽。

3.集中育秧。选择适宜的育秧模式,早稻建议大棚育秧,秧龄25-30天;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及种植方式确定播期,机插秧秧龄15-20天,播种期6月底至7月初。播种前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育秧基质或土壤要求调酸、培肥和清毒。

4.合理密植机插。根据插秧机及品种类型合理密植,保证充足苗数和有效穗数。

5.稻田机械开沟,水分科学管理。机插后应及时灌浅水(2-3厘米水层)护苗活棵,促进返青成活、扎根立苗;返青分蘖后间歇灌溉,水层以2~3厘米为宜,并适时露田,落干后再上水,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6.精确定量施肥。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产群体。合理增施有机肥,减氮增钾。

7.机械病虫草防冶。在插秧后4~5天,选用4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细润土每亩3-5千克或尿素7.5千克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根据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采用大型药械喷雾技术田间机械作业。

注意事项:注意双季稻机插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双季机插高产。晚稻育秧要根据早稻收获及晚稻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并注意用多效唑等生长调控剂做好秧苗生长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