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黄鳝 > 黄鳝养殖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黄鳝

黄鳝养殖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养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规模盲目贪大
  由于当前黄鳝规模生产初具雏形,但相关的核心技术还不完善。在黄鳝养殖高利润的刺激下,许多养殖者不遗余力地扩大养殖规模,贪大求全。因为养殖规模大,对黄鳝苗种的引进、黄鳝动物性饲料的来源等问题往往把关不严,最终的结果是:鳝种在放养后的成活率低,鳝病经常发生,效益低下甚至亏损。

  1.2购进苗种把关不严
  在当前黄鳝养殖的过程中,黄鳝苗种占养殖成本的比重较大,养殖成活率的高低、体重增长的比例、收效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鳝种好坏。购买优质、足量的黄鳝苗种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开展黄鳝养殖的第一步。

  目前,黄鳝苗种规模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养殖者所购得的黄鳝苗种基本上是来自野生的,而捕捞方法则是决定鳝种是否适宜养殖的关键。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鳝当中,笼捕的、电捕的、药捕的都有。钩钓捕获的黄鳝苗种因嘴部受伤而容易识别剔除,但药捕、电捕的黄鳝在短时间内肉眼不易区别,网捕、笼捕的黄鳝如若在网笼中停留时间过长,入池后死亡率也相当高。如果暂养、运输不当,也会造成黄鳝在下池后大量死亡。

  黄鳝苗种市场品种混杂,从各种媒体上传播信息来看,不仅有特大黄鳝如黄金一号、二号,还有从越南、泰国引进的黄鳝,似乎黄鳝苗种有很多种,养殖者不知如何适从,上当受骗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1.3驯食工作不彻底
  黄鳝在野生环境下摄食习性为昼伏夜出、偏肉食性、喜吃天然鲜活饵料。

  通过驯食,一是要使黄鳝摄食来源广、价格低、增肉率高的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这对今后防病治病时投喂药饵也是有好处的。二是要使黄鳝在白天摄食。驯食工作做到最好的情况是:黄鳝白天摄食,抢食人工配合饲料,对投饲人员能产生摄食条件反射。

  黄鳝驯食的时间通常需要40天左右,有些养殖者在驯食的中间阶段,看到有黄鳝在白天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便停止驯食,而这仅仅是部分黄鳝对驯食工作产生了条件反射,还有很多黄鳝还处在摄食饲料的转化期,驯食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好。

  1.4饲料投喂不科学

  大多数养殖者以投喂饵料系数高的蚯蚓、小杂鱼等活饵料,只有很少一部分养殖者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由于活饵料生产缺乏连续性,黄鳝自相残杀现象比较严重,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时有发生。许多养殖者投喂饲料的随意性较强,不遵循“四定”和“四看”的投饲原则,使黄鳝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黄鳝时饱时饥,养成规格参差不齐,产量低下。

  1.5水质调节不重视

  许多养殖者往往不重视水质水位的调节工作,结果是鳝病经常发生、黄鳝对饵料的利用率下降、黄鳝的生长缓慢、养殖效益低。

  水质调节一是要定期加注新水;二是要定期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在调节水质;三是定期全池泼洒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四要注意养殖水位的调节和水温温差调节。

  1.6病害防治不及时

  黄鳝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治疗起来较为困难,预防的重点是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减少黄鳝受伤受感染的机会。

  黄鳝是鱼类中比较特殊的品种,能离水存活较长时间,长时间不喂食也不会死亡,给人的感觉是生命力较强,许多养殖者也因此忽略了黄鳝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际上黄鳝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伤害,环境的变化、营养的缺乏、受伤、病原体的侵害等,都会引起黄鳝发病,影响黄鳝的生长和成活,并最终影响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