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经济 > 农业生态旅游 > 沼气池的日常管理 ? 农业生态旅游

沼气池的日常管理 ?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勤进出发酵物

为满足沼气细菌的新陈代谢和农田季节用肥的需要,沼气池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需进行一次大换料。大换料前20-30天停止进料并备足发酵原料,清除全部沼渣,留下20-30%的沼液作为接种物以加快产气。平时,为了保证沼气细菌有充足的营养,使产气正常、持久,就要不断地补充新鲜发酵料,更换部分旧料。进出料的原则是先出后进,出多少进多少。出料时应使剩下的料液面不低于进出料管下口的上沿,以免沼气从进出料管跑掉。一般沼气池要每隔5-10天进出料1次,数量约占池内料液的5%为宜。“三结合”的沼气池,人畜粪尿不断自动流入或冲刷入池,只要定期少出料,保持池内一定数量的料液即可。

勤搅拌沼料池

勤搅拌池内的沼液??发酵物??,可以使沼气细菌和发酵原料充分接触,同时还可打破池内上层的浮渣结壳,使产生的沼气进入气箱,从而提高产气率。搅拌的方法有:安装搅拌机械装置;用长棍或其它器具,分别从进料口和出料口伸入池内来回拉动;从出料口掏出数桶发酵液,再从进料口冲入池内。

勤测调酸碱度

沼气细菌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PH值6.8-7.6??条件下生长繁殖。若发酵液的酸性过强,则会造成产气率下降,甚至停止产气。因此,要经常或定期测定沼气发酵液的酸碱度??PH值??,并及时予以调节。调节的常用方法有:加入适量的草木灰并搅拌;加入澄清后的石灰水并搅拌;换料时加入相等数量或稍多一些的含氮原料和水;将人畜粪尿拌入草木灰一同加入池内。

勤调节含水量

发酵液的含水量过多,产气量就少;而含水量过少、发酵液过浓,则容易造成上层结壳,影响产气量。因此,应采取控制加水量的方法来调节发酵液的浓度,将料液的含水量控制在6-15%为宜。

勤检查保安全

要经常检查导气管、输气管及开关接头处,导气管与池盖的接茬处、活动盖的座缝处等有无漏气等异常现象,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在确保安全问题上,除了勤检查、及时杜绝隐患外,还须提醒的是:防火。严禁在沼气池出料口或导气管口点火,以免引起火灾或造成回火致使池内气体燃烧爆炸。沼气灯或沼气灶附近不得堆放易燃物品,烧水、做饭时人不得离开;防中毒。当室内嗅到沼气的臭鸡蛋味时,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待气味散尽后立即检查漏气部位,检修好以后方可用气。进入池内出料或维修时,要先通风换气后才能下池,以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此外,在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中,还要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入池,影响正常产气。一般情况下,误入池的有害物质主要有:各种剧毒农药特别是有机杀菌剂及抗菌素,喷洒了农药的作物茎叶,刚消毒过的畜禽粪便等。

如果不慎入池造成停止产气,就需将池内的发酵原料全部清除后,再用清水将沼气池冲洗干净,才能重新投料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