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经济动物 > 蝎子 > 人工养殖蝎子要点有哪些? 蝎子

人工养殖蝎子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分养是人工养蝎的-个重要环节。这样既可避免蝎子大小、强弱互相残食,又可根据不同龄蝎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仔蝎应注意防逃,因此时蝎子出逃能力最强。生长蝎处于-生中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应供给充足饲料。成蝎应注意雌雄比例,-般以 1 雄 3 雌为宜。分娩后要及时分离,以免成蝎食仔。

  当外界温度低于 10 摄氏度时,蝎子进入冬眠,冬眠区温度不要低于0摄氏度,因此,设计养蝎设施时要挖 1 个深 50厘米的冬蓄区。若发现温度偏低,可在窑口或缸口覆上草帘以防蝎冻僵。冬眠区湿度应保持在 15 %左右。蝎全部进入冬眠区后,用木盖封严,防止老鼠进入,若防护不当,-冬之后有被老鼠全部食尽的可能。

  蚂蚁是蝎子的主要天敌,在饲养场,应用猪骨诱集蚂蚁后消灭,还应防止啮齿类、鸟类、蜥蜴、青蛙和蟾蜍进入。

  在自然界中,雄蝎依靠精夹传送精子给雌蝎,雌蝎接受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 年。蝎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蝎,7-8 月,即将产仔的母蝎寻找-个合适场所,将梯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幼蝎,初产幼蝎的附肢内曲,尾部弯附于躯干的下方,外包白色黏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黏液。

饲料

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及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满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可不喂植物性饲料。饲料能否和蝎子长期共处,是选择饲料的标准之一,和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容易发酵变质,不但影响蝎子生存环境,也不利于蝎子生长。一旦吃了发酵变质的饲料,就可导致蝎子生病。所以,人工养蝎应以养殖、捕捉各种昆虫为饲料。可捕捉的昆虫有蟋蟀、蚂蚁、蛴螬、鼠妇、蚯蚓、蜈蚣等,但捕捉昆虫受季节和天气影响,难以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黄粉虫既可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能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即使蝎子吃不掉,虫还是活着,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养虫喂蝎是最佳选择。喂给黄粉虫的饲料内必须掺有一定量的蛋鸡配合饲料和少量的胱氨酸以利于仔蝎脱皮。

温度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开始苏醒活动、生长和产仔。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多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当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最下想的温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一年可产3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但温度不要超过38℃,一旦超过,蝎子容易脱水。蝎子的整个生长过程与温度的高低关系极大,所以,养蝎户应根据自己的财力建造蝎房,以保证蝎子所需温度。

湿度

动物生长离不开水,蝎子也一亲。蝎子从两方面获得水分:一是生存环境(湿度),通过体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过进食及饮水直接获得。温度的高低对湿度的要求是相对应的,即:温度低则湿度小,温度高则湿度大。冬眠时蝎窝内土壤的含水量应为15%。冬眠苏醒后,窝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当蝎子开始生长发育时,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当蝎子生长发育加快时,蝎窝土壤含水量必须提高到30%以上,并且还要有清洁的饮水供吸取。

.投足饲料

  产仔期间一定要让母蝎吃饱吃好,临产期间在晚8-9点投喂,清早要将未吃完的虫子及时捡出。蝎子喜欢捕食活动力强的昆虫,原因是蝎子视力低下,主要靠超声波捕食,如虫子活动减少,蝎子就不容易捕到。虫子活动生长的温度低于蝎子5-10℃,刚放入蝎窝内的虫子忍受不了高温,活动加快,正适宜于蝎子捕食。次日清晨,虫子经过长时间高温和憋闷,活动大大降低,已不适合蝎子采食,应及时检出。

  .给足饮水

  母蝎临产期,应给投喂蝎子的黄粉虫多喂新鲜菜叶,让蝎子吃含水量大的虫子,以增加体内含水量。同时,将无毒的海绵蘸少许水,以不滴落为宜,放入蝎池或瓶中,让母蝎补充体内水分。

  母、仔适时分离

  为了使仔蝎成活率提高,母蝎应在产仔后10天左右及时分离,可以使母蝎早日恢复元气,在18天左右的发情期中早日怀仔,同时也避免了仔蝎褐残食。

  .产仔环境

  产仔期间环境要安静,要防噪音和振动。

 一、饲料

  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及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满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可不喂植物性饲料。饲料能否和蝎子长期共处,是选择饲料的标准之一,和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容易发酵变质,不但影响蝎子生存环境,也不利于蝎子生长。一旦吃了发酵变质的饲料,就可导致蝎子生病。所以,人工养蝎应以养殖、捕捉各种昆虫为饲料。可捕捉的昆虫有蟋蟀、蚂蚁、蛴螬、鼠妇、蚯蚓、蜈蚣等,但捕捉昆虫受季节和天气影响,难以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黄粉虫既可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能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即使蝎子吃不掉,虫还是活着,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养虫喂蝎是最佳选择。喂给黄粉虫的饲料内必须掺有一定量的蛋鸡配合饲料和少量的胱氨酸以利于仔蝎脱皮。

  二、温度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开始苏醒活动、生长和产仔。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多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当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最下想的温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一年可产3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但温度不要超过38℃,一旦超过,蝎子容易脱水。蝎子的整个生长过程与温度的高低关系极大,所以,养蝎户应根据自己的财力建造蝎房,以保证蝎子所需温度。

  三、湿度

  动物生长离不开水,蝎子也一亲。蝎子从两方面获得水分:一是生存环境(湿度),通过体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过进食及饮水直接获得。温度的高低对湿度的要求是相对应的,即:温度低则湿度小,温度高则湿度大。冬眠时蝎窝内土壤的含水量应为15%。冬眠苏醒后,窝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当蝎子开始生长发育时,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当蝎子生长发育加快时,蝎窝土壤含水量必须提高到30%以上,并且还要有清洁的饮水供吸取。

一、饲料

  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及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满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可不喂植物性饲料。饲料能否和蝎子长期共处,是选择饲料的标准之一,和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容易发酵变质,不但影响蝎子生存环境,也不利于蝎子生长。一旦吃了发酵变质的饲料,就可导致蝎子生病。所以,人工养蝎应以养殖、捕捉各种昆虫为饲料。可捕捉的昆虫有蟋蟀、蚂蚁、蛴螬、鼠妇、蚯蚓、蜈蚣等,但捕捉昆虫受季节和天气影响,难以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黄粉虫既可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能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即使蝎子吃不掉,虫还是活着,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养虫喂蝎是最佳选择。喂给黄粉虫的饲料内必须掺有一定量的蛋鸡配合饲料和少量的胱氨酸以利于仔蝎脱皮。

  二、温度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开始苏醒活动、生长和产仔。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多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当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最下想的温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一年可产3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但温度不要超过38℃,一旦超过,蝎子容易脱水。蝎子的整个生长过程与温度的高低关系极大,所以,养蝎户应根据自己的财力建造蝎房,以保证蝎子所需温度。

  三、湿度

  动物生长离不开水,蝎子也一亲。蝎子从两方面获得水分:一是生存环境(湿度),通过体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过进食及饮水直接获得。温度的高低对湿度的要求是相对应的,即:温度低则湿度小,温度高则湿度大。冬眠时蝎窝内土壤的含水量应为15%。冬眠苏醒后,窝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当蝎子开始生长发育时,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当蝎子生长发育加快时,蝎窝土壤含水量必须提高到30%以上,并且还要有清洁的饮水供吸取。

 四、产仔

  1.降低密度

  当蝎子快要临产时,饲养密度要降下来,可将垒窝的瓦片四角各垫1cm厚的小瓦片,使瓦片与瓦片之间留有1cm空间,这样,可增加蝎窝的体积,降低密度。1立方米的蝎窝母蝎容量不宜超过500只,越少仔蝎成活率越高。还要说明的是,垒窝的瓦片有一面粗糙,一面光滑,必须将粗面朝上放置,以利于母蝎产仔和仔蝎脱皮时能抓住瓦片,提高仔蝎脱皮成活率。

  2.公母要分离

  当蝎子临产时,应将公母蝎及时分离饲养,有条件的可采用单穴式饲养,即一个母蝎放入一个瓶子或杯子,瓶子或杯子要放3cm厚的蝎窝垫土,以利于保持湿度。临产蝎的辨认方法为:孕前蝎子尾巴和背部中心线在同一条线上,怀孕后,尾巴偏移到另一侧,好像没有长在中线上。平时蝎子尾巴向上卷起,约到临产时前4天左右尾巴尖部已拖地,并活动缓慢,这时,可用手抓住尾巴将母蝎慢慢翻过身来,从母蝎肚皮下可清楚地看到白色米粒状的小蝎。

  3.投足饲料

  产仔期间一定要让母蝎吃饱吃好,临产期间在晚8-9点投喂,清早要将未吃完的虫子及时捡出。蝎子喜欢捕食活动力强的昆虫,原因是蝎子视力低下,主要靠超声波捕食,如虫子活动减少,蝎子就不容易捕到。虫子活动生长的温度低于蝎子5-10℃,刚放入蝎窝内的虫子忍受不了高温,活动加快,正适宜于蝎子捕食。次日清晨,虫子经过长时间高温和憋闷,活动大大降低,已不适合蝎子采食,应及时检出。

  4.给足饮水

  母蝎临产期,应给投喂蝎子的黄粉虫多喂新鲜菜叶,让蝎子吃含水量大的虫子,以增加体内含水量。同时,将无毒的海绵蘸少许水,以不滴落为宜,放入蝎池或瓶中,让母蝎补充体内水分。

  5.母、仔适时分离

  为了使仔蝎成活率提高,母蝎应在产仔后10天左右及时分离,可以使母蝎早日恢复元气,在18天左右的发情期中早日怀仔,同时也避免了仔蝎褐残食。

  6.产仔环境

  产仔期间环境要安静,要防噪音和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