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雏鸡绒毛稀短,保温隔热能力差;其皮肤很薄、皮下脂肪很少,对外界温度变化的缓冲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容易生病;
2、雏鸡出壳后消化机能不健全,要做到少喂勤添。雏鸡的营养来源有两大方面:一是靠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蛋白饲料;二是靠雏鸡本身腹中没吸收完的卵黄囊提供营养物质。雏鸡对卵黄吸收快慢取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在33-34℃有利于吸收;二是饮水,充足的饮水能增加卵黄囊里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
(二)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1、温度管理
刚入舍的雏鸡,温度要保持在36-38度之间,一个小时后舍温逐渐降至34度,以后每周下降2度,温度要逐渐下降,舍内尽量保持恒温,每日温差不应超过2度。多注意观察鸡群,若雏鸡趋于扎堆或拥挤成群,则说明温度偏低,若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多,则说明温度偏高。
2、湿度管理
育雏期间,相对湿度在60—65%之间,育雏后期,相对湿度要逐渐降低至60%左右。舍内过于潮湿,会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或鸡球虫病;如舍内过于干燥,则易引起鸡体脱水而死。在潮湿季节应及时添加干燥的垫料,在干燥的季节,应有计划的喷洒水分增加湿度。
3、饮水与采食的管理
雏鸡入舍后须遵守“先喂水后加料”的饲养原则,加水两个小时后再加料。前7—10天饮水应用温开水为宜,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每周至少2次(可使用消毒水清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一遍),保证饮水清洁。饮水2小时后,可添加少量的玉米碎粒或小米饲喂,如果提供动物性蛋白饲料过早容易引起雏鸡的消化不良。
4、消毒的管理
每周至少两次。舍内湿度小,可使用液体消毒剂,消毒的同时,增加舍内湿度;舍内湿度大,应避免液体消毒剂,可使用含有中药成分的消毒剂带鸡熏蒸消毒。消毒尽量要避免疫苗使用期,在使用疫苗的前一天、后一天及使用疫苗的当天不能消毒。可用“疫苗佐剂”饮水。
5、通风的管理
要加强通风的同时,还要保持舍内的温度,注意通风换气,并严防煤气中毒。
6、光照的管理
第一天可使用24小时光照,以后光照时间逐渐缩短,30日龄以后可全部使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不可过强,第一周使用5-10瓦/㎡,以后降至3-6瓦/㎡。光线分布要均匀。
7、断喙
断喙一般在7-9日龄进行,上喙断1/2,下喙断1/3,为了防止应激,断喙前后2-3天,在饮水中加入“黄金维他+双免素”可有效减少应激,防治出血,提高成活率。断喙之后在料槽里应该多加一些饲料,以免雏鸡采食时触及料槽底部造成疼痛。
上一篇: 微生物肥料有哪几种?
下一篇: 櫻桃番茄櫻是什么蔬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