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白菜 > 引起大白菜根肿病的原因有哪些? 白菜

引起大白菜根肿病的原因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生产中有两种病害可引起白菜根瘤,一种是根结线虫病,一种是根肿病。镜检中未发现根结线虫,检验出的病原菌是芸苔根肿菌,属黏菌,这种病菌可引起白菜根肿病,因此确诊这些地发生了根肿病。

白菜根肿病病害规律

  白菜根肿病为不常发性病害,但近年有上升趋势。 这种病属于顽固性土传病害,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0~ 15年,病菌侵染白菜、油菜、菜薹等十字花科蔬菜。而远距离传播由病菌黏附种子上进行。田间靠雨水、灌溉水、害虫和农事操作传播。

该病菌在土壤中长期生存,经土壤传染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调制种子时,带菌土粒附在种子上,可以导致种子传染。病原菌的发育温度为9—30℃,最适温度为20~24℃。孢子萌发芽管和病害进展的适温为18~25℃。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病菌繁殖,PH值7.2以上的碱性土壤则难以繁殖

大白菜根肿病
病原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症状 只为害根部,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基部叶片变黄萎蔫呈失水状,严重时枯萎死亡。主、侧根和须根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主根肿瘤大如鸡蛋,数量少。侧根肿瘤很小,圆筒形或手指形。须根肿瘤极小,如同高粱粒,往往成串,多达20余个。肿瘤表面开始光滑,后变粗糙,进而龟裂。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6~7年之久,在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昆虫和农具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靠大白菜病根或带菌泥土的转运。一般种子不带菌。土壤偏酸性,气温18~25℃,土壤含水量70%~90%,是发病的最适条件。连作地、低洼地、“水改旱”菜地病情较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重病地要和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6年以上轮作,并要铲除杂草,尤其是要铲除十字花科杂草。收菜时彻底清除病根,集中销毁。发现少数病株,及时清除,随之用15%石灰水浇灌病穴。在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地块栽培大白菜,要采用高畦或垄的栽培形式。酸性土壤应适量施用石灰,将土壤酸碱度调节至微碱性。
②药剂防治 每667平方米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2~3千克,加细土50千克拌成药土,播前沟施或穴施,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3~0.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