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三类:
一、乳酸菌类制剂
本类制剂添加后在肠道中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道内酸度升高,抑制病原菌的存在,同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类物质。
二、酵母类制剂
富含B族维生素和消化酶与核甘酸,能参与兔机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促进胃肠道发酵功能,增强兔的消化作用。
三、芽孢杆菌类制剂
多用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制成。芽孢杆菌利用氧气的能力很强,它能大大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肠道内厌氧环境,使需要氧的病原菌难以生存,而厌氧菌这类优势菌群则大量繁殖,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兔的生物学依据:健康的兔肠道内栖息着多种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护着兔肠内微生态平衡及机体健康,当兔处于应激、消化紊乱、饲料改变、生长、抗生素治疗时期,会引起肠内菌群的变化,当应激超过其生理范围时,则引起消化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甚至再现出病理状态,造成兔的体质下降,死亡率上升。额外添加有益微生物,可以调节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使肠道有益菌占优势,有害菌被抑制,维持兔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态制剂应适宜添加,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反而是一种应激。不同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不同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的兔,须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形成微生物的生物屏障,过多过少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适宜的课题有待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微生态制剂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对某些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尚无有效疗法的兔病,寄希望于微生态制剂来完全解决,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多种实验表明,微生态制剂的预防效果要好于治疗效果。在当前饲养环境及饲养技术仍不完善的条件下,抗生素在治疗疾病方面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