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有多种。花叶型:叶片显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或略有皱缩现象;蕨叶型:植株矮化、上部叶片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微卷,花冠增大成巨花;条斑型:叶片发生褐色斑或云斑、或茎蔓上发生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皮组织,不深入内部;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方弯卷,小叶扭曲、畸形,植株萎缩或丛生;黄顶型:顶部叶片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边缘卷起,植株矮化,不定枝丛生;坏死型:部分叶片或整株叶片黄化,发生黄褐色坏死斑,病斑呈不规则状,多从边缘坏死、干枯,病株果实呈淡灰绿色,有半透明状浅白色斑点透出。
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表现很复杂,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
(1)花叶型。在田间发生最为普遍,常见症状有两种:一是叶片上呈现黄绿相间或绿色深浅不匀的斑驳,植株正常,叶片不变小,畸形较轻,对产量影响较小;二是叶片有明显花叶、疱斑,新叶变小,叶细长狭窄或扭曲畸形,植株较矮,果实少而小,果面着色不均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2)蕨叶型。全株黄绿色。叶背明显紫脉,叶片纤细线条状;叶片边缘向上卷起,有的下部叶片卷成筒状。植株矮化、细小和簇生,严重影响产量。
(3)条斑型。病株上部叶片开始呈花叶或黄绿色,随之茎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短条纹,后为深褐色下陷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围拢,致使病株萎黄枯死。病株果实畸形,果面有不规则形褐色下陷油渍状坏死斑块或果实呈淡褐色水烫坏死。番茄受害程度以条斑型为最重,造成的损失最大。
番茄病毒病是以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为主的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控制番茄病毒病发生与流行应采取抗病品种和农业防治并重、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近年来国内新育成适合于棚室栽培抗烟草花叶病毒且耐黄瓜花叶病毒的品种有霞粉,苏保1号,中杂7号、8号和9号,双抗1号、2号,佳粉15号、16号和17号。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用清水浸泡3-4小时,再在10%磷酸三钠水溶液中浸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摧芽播种。③抓好定植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在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的基础上,喷施爱多收6000倍液,增强抗病力。定植后至果实膨大期以前要勤中耕,促进根系发育。④晚打杈、早防蚜。晚打杈可减少和推迟农事操作对烟草花叶病毒的传播;早防蚜可预防黄瓜花叶病毒的发生和传播。防蚜虫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90%万灵可溶粉20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病较重的棚室喷施1000倍液医用高锰酸钾,效果较好,隔5-7天再喷施一次。⑥采用防病毒新技术。应用弱毒疫苗N14可减轻花叶型和条斑型病毒的危害,卫星病毒S52可防治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蕨叶型病毒病。具体方法以浸根接种比较方便,将1-2叶期番茄小苗起出,洗净泥土,立即浸入100倍疫苗液中,30-60分钟后分苗假植于苗床内。该技术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上一篇: 盆景栽培的价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