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打顶指打去棉花主茎的顶尖,这是协调棉花与天气、棉花群体与个体关系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技术已体现在农谚中,即所谓“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
这两句话体现了辩证法。第一句的意思是:如果预期的果枝数长够了,就不管时间早晚,该出手时就出手,打去顶尖,不要多余的果枝。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到了最后期限,即便预期的果枝数没有长够,也不能再等了,而要果断打去顶尖,毕竟棉花生育受气候的制约,如晚播、晚发和受灾的棉田等。
但在实际操作上,棉花打顶技术要比这两句话复杂。笔者在7月9日、10日下乡服务中,看到有的棉农已经在打顶尖,问他(她)们为何这么早打顶?回答是:棉株长得太高了,如不打顶,会长得更高;还有的回答:顶部已快封顶了,再不打顶,上部都是空果枝。其实这两个原因都不应是早打顶的理由。
笔者认为:应该是先找出长得高和快封顶的原因,从根源上予以解决。如果因为长得高而提前打顶,那么打顶后上部几个果枝的节间还会伸长,致使株高进一步增高;如果因为快封顶而提前打顶,上部1—2个果枝仍然很弱。
对长得高的棉田,首先要重化控,让主茎生长速度降下来,早打顶晚打顶不太紧要。因这一段天气干旱,抑制了棉株生长,对快封顶的棉田,应先喷施尿素液,使其再长出1—2个壮果枝;现在季节还不晚,不宜进行被动打顶。
笔者看到,现在棉农多是打小尖,这种打顶方法有以下弊端:(1)眼神不好的棉农无法操作;(2)打顶太小,顶部果枝易受害虫为害;(3)作业太慢;(4)打顶后上部果枝尚未伸开,不能立即喷缩节安,一旦遇雨,上部很易失控。
对打顶技术建议如下:
(一)亩3000株左右的棉田,单株留果枝12—13个为宜,留下的果枝要实现秋桃盖顶,不是为留果枝而留果枝。单株优质铃18个就够了,没必要留太多果枝。原则上密植少留果枝,稀植适当多留;弱地少留,壮地适当多留。
(二)对长得高的棉田先进行重化控,亩用缩节安3—4克,而且必须喷到顶心上。缩节安的特性是叶面吸收快而转移很慢,喷到叶面上的缩节安,对控制株高基本不起作用。
(三)对快封顶的棉田,立即喷施2%的尿素溶液,给其补充速效氮素和水份,使其再长出1—2个壮果枝。
(四)预期留果枝数长够后,暂不打顶尖,使其再多长出两个果枝,打顶时将最上部两个果枝打去,这叫打大顶。有以下好处:(1)便于作业,边走边打顶;(2)利于对上部1、2个果枝的保护;(3)打顶后最上果枝已有两个花蕾;(4)打顶后两三天可以多喷缩节安,能把株型塑造成塔形,使棉田保持通风透光,并抑制上部的赘芽和腋枝,减少后期整枝用工。
笔者建议:棉花打顶最早于7月15日进行,最迟于7月25日完成;宜打大顶,打去上部两个可见果枝。打顶后两三天亩喷3—5克缩节安,长势偏弱的,缩节安中加尿素;如长势仍强,隔五六天加大药量再控一次。打顶后,结合施盖顶肥。
上一篇: 猫咪掉毛最常见的原因总结?
下一篇: 霉烂甘薯中毒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