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早衰如何发生及防治方法? 棉花

棉花早衰如何发生及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早衰现象主要表现:一是棉花结铃盛期过后,叶片脉间失绿黄化,黄化叶片由距主茎最远处开始由上向下、由外向里发展,叶片逐渐干枯脱落。二是棉花生长后期,叶片变红,失去制造养分的功能。棉花早衰现象出现得越早,减产越重。

  产生原因:一是土壤瘠薄,地力不足。土壤养分不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要求;二是施肥不足。特别是钾肥和氮肥不足,部分棉农怕施氮量大时,会造成棉花旺长;三是棉田干旱或积涝造成生长不良所致;四是徒长棉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造成;五是地膜棉发育早,根系衰老也早,以及地膜在生育期间不揭除,根系发育不良造成;六是高产田结铃多,养分不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要求造成。

  对策:一是合理施肥。增施钾肥和氮肥,钾肥以基施或早期追施为宜,氮肥追施应掌握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二是遇旱浇水。浇水时应掌握隔沟小水轻浇,以防浇水后遇雨造成徒长。三是地膜棉在进入雨季后,及时将地膜揭除,以防膜下干旱,影响棉花根系发育。四是遇涝及时排水。

 一、棉花早衰的原因

  一是后期因棉田管理难度加大,如排涝不及时等因素,使雨后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差、根系生长受阻、吸收能力下降、功能明显衰退,棉株得不到正常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出现棉花早衰现象,特别是丘陵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二是早发棉田,桃肥施得早、施肥量偏少、补肥又跟不上去,各器官功能自然衰退,其养分根本满足不了棉株生长的需求。因此,棉株很难嫩过8月。

  三是叶片寿命短,功能低,正常叶片的寿命(生命力)一般在8周左右。由于防病治虫不彻底,受到红蜘蛛、棉蚜虫、斜纹夜蛾、红(黄)叶凋枯病、早枯病、黄枯萎病的危害,脱肥早,造成叶片受损、甚至脱落。

  四是抗虫棉因导入基因,生理发生了变化。五是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因而具有易早发,上桃快的特点。

  二、防止棉花早衰的具体措施

  1、应补肥的尽早补肥。为了使棉花嫩过8月,秋天桃盖顶,防止早衰补肥十分关键。对于底肥足、桃肥重、棉株生长粗壮,冠部(顶尖)肥大、主茎上部绿叶较多、叶色深绿,后劲足的可以不追肥。对于伏前桃、伏桃多的;黄河流域繁育的易早衰品种;沙性较重土壤、低洼易水渍、土壤贫瘠,茎枝较瘦弱的田块应施好追肥。补肥宜早不宜迟,必须在8月15日前施完。每亩施尿素6公斤左右。施肥方法可在雨前撒施于培土行上,若无雨可用施肥器水施。

  2、及时浅松土破板。雨后对于没有封行的棉田,特别是丘陵地区,应及时浅松土破板,松土不能过深,以免损伤根系,破坏培土。若不愿松土的,可喷施土壤调理剂“免深耕”,喷施“免深耕”能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能充分发挥肥效作用,促进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喷施“免深耕”方法,每亩用药量200毫升(1瓶),兑水50公斤,均匀的喷施在培土行上。没有培土的棉田不能喷施,以免造成棉株倒伏。

  3、病虫害防治不能放松。由于雨后突然暴晴,土壤严重板结,又没有及时松土,土壤透气性差,再加之缺钾,最容易引发红(黄)凋枯病。具体防治方法是:一是在抓紧浅松土破板,结合松土追施尿素的同时,施氯化钾7.5公斤。二是喷施“钾天下”或“钾宝”2-3次,实施根外补钾。三是认真清理好沟厢,防止再受水渍。

品种因素

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品种本身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较差,因棉株维管束阻碍养分水分供应,导致早衰严重发生。②选择了早熟品种又过早播种容易早衰。③结铃性强的品种结铃早且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过重而出现早衰。④一些品种具有茸毛较多的特性,因受盲蝽象为害较重,破叶较多、叶片光合效能差而早衰。⑤棉花品种之间抗早衰能力强与弱,与各品种在生长后期叶片种含“活性氧自由基清除酶”高低有关。

病害因素

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多年重茬连作导致土壤中枯、黄萎病大量积累,如果又种植了抗病性偏差的品种,早衰往往发生较早且较重。特别是遇降雨多、雨量大的情况下,由于病害的突发蔓延,直接导致突然暴发性早衰。据初步调查,因枯萎病、黄萎病导致的病变性早衰所占比例达1/3以上。②由于棉农不重视钾肥的使用、土壤中缺钾较严重,容易发生红叶茎枯病致衰(注:该病是由于缺钾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征是叶子突然变红、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的叶柄变软)。③棉花生长中后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往往会突发角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疫病等病害侵染叶片,因叶功能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引发早衰。

施肥因素

这方面包括5个问题:①施肥不合理,养分不均衡。一部分棉农“图省事、贪便宜”的心理作祟,施用了一些低含量的复合(混)肥,结果是这些肥料由于有效养分含量偏低,且养分配比也不符合棉花高产的需肥特点,致使棉花因“营养不良”而早衰。②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抗虫棉对钾肥十分敏感,特别是骤降暴雨后,缺钾棉田往往大面积突发早衰。③使用氮肥过量。据《中国棉花》报道,过量使用氮肥不仅可造成棉花徒长而形成“大棵性早衰”,同时也会影响棉株对钾素的吸收,诱发棉花生理性缺钾引起早衰。④花铃期缺肥。在开花期至吐絮期是棉花需肥高峰期,若此期土壤肥力不足,极易造成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失调,从而导致早衰。⑤使用有机肥偏少。当前,老棉区的棉田长期连作且忽视使用有机肥,从而导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后劲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多发生“早发性早衰”。

水分因素

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苗期土壤湿度过大。苗期是棉花根系生长的主要时期,如降雨过多、土壤湿度大、地温低,会造成根系发育慢、根层浅,如在生长中后期遇不良环境条件,极易发生早衰(注:今年的棉花播期和苗期就连遇三场较大范围降雨,请广大棉农朋友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预防)。②盛蕾期干旱。棉花现蕾后,如遇高温干旱,可使棉花发育进程加快,生长中心过早的由营养生长转向了生殖生长,造成营养器官发育不良、棉株弱小。特别是在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更容易发生“早发性早衰”(注:土壤瘠薄、养分不足的棉田尤为严重)。③花铃期干旱。花铃期是棉花一生的需水高峰期(占总需水量的45%~65%),对水分特别敏感。此期气候干旱少雨会引起棉株代谢紊乱、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片功能减弱,且因干旱也会导致钾素的供应不足,棉株抗逆性减弱。如果棉株前期长势好,会引起“大棵性早衰”;如果干旱后连降大雨,则易形成“猝死性早衰”。

揭膜因素

现在棉花种植中广泛采取地膜覆盖种植,好处自不用说,但其也使棉花出现了根系下扎较浅、前期养分消耗偏多、过早发育等不利的一面,尤其不及时揭膜、中耕以及肥料供应不足,往往会造成严重早衰。

虫害因素直接为害叶片、影响叶功能的害虫主要有“甜菜夜蛾”(一种抗药性极强的顽固性害虫,棉农称之为“打不死的棉铃虫”),以及刺吸叶片汁液为害的棉盲蝽、蚜、螨、烟粉虱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