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瓜果园艺 > 其他瓜果 >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其他瓜果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 发生原因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是一种低温性疫霉菌侵害引起的病害,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这种病原菌只侵害草莓。菌丝生长温限5~30℃,22℃最适。草莓疫霉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和病菌传播。土壤中的卵孢子在晚秋或初冬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根部后出现病斑,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借病株、土壤、农具、灌溉水、雨水传播蔓延。游动孢子侵入主根或侧根尖端的表皮,菌丝沿着中柱生长,后中柱变红色,腐烂。卵孢子在土中可存活数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土壤温度低湿度高易发病,地温6~10℃是发病适温,地温高于25℃,即使水分多,发病也少。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常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增多,越冬遭遇冻害,生长势减弱,一般黏性土块比沙壤土易发病。

三、 综合防治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只要采取综合措施,即使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和地区,也能防止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1. 农业防治

无论病区或无病区都不宜单一连种草莓,应实行轮作倒茬。选无病地育苗。

土壤消毒。有条件地区采用每亩用氯化苦15~20升土壤熏蒸、穴注或滴灌。也可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株挖除干净后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后在炎热高温季节地面用透明薄膜覆盖20~30天,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左右,起到土壤消毒作用。利用石灰氮进行土壤消毒效益较好,6、7、8月份草莓拉秧后,清理地面杂物,每亩撒施石灰氮100~150千克,切碎麦秸秆或稻草300~400千克,用旋耕机均匀旋入土中,翻地后起垄,为保温不漏气整块地覆盖塑料薄膜,滞留灌水孔,然后向膜下灌水,目的是让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危害草莓的病虫害。灌水后封严地膜,利用太阳能使膜下温度达50~60℃,甚至60℃以上,持续15~20天,处理后除去薄膜,经过10天后可定植。

此外要选用抗病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

2. 化学防治

浸苗: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根均可降低发病。

喷雾:在草莓生长期间,交替使用60%噁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

灌根: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在病穴内撒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对所有的植株灌根,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噁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5%福·甲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噁霉·甲霜水剂1000倍液、15%噁霉灵水剂700倍液、69%烯酰·锰锌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400~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多氧清水剂600~800倍液等,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