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什么? 棉花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什么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原因: 生理脱落、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及其他,正常棉田,其中生理脱落占70%,病虫危害占25%,机械损伤及其他占5%。

1、生理脱落:

⑴有机养料供应不足或分配不当;生产上贫瘠土壤因水肥不足,棉株矮小、叶色黄,营养生长过弱,制造的有机养料不能满足蕾、铃生长发育的需要,故蕾铃大量脱落;在氮肥过多、水分充足的、棉株生长过旺、密度过大的棉田,叶面积大,制造的有机养料多,且分配不合理,主要输送到棉株主茎、顶芽等营养器官,形成高大植株,蕾铃供应不足,使蕾铃缺乏养料而大量脱落。

(2)激素的作用:植物体内有大量内源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在一定浓度下能促进蕾铃发育,阻止脱落,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另一类是能够抑制生长,引起脱落,如脱落酸、乙烯等。这两种激素的形成,相互间含量多少的变化,各种激素的平衡和相互影响,控制着蕾铃脱落。

2、病虫危害:病虫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蕾铃脱落,如棉蓟马、棉盲蝽、棉铃虫的危害直接引起蕾铃脱落,蚜虫、红蜘蛛、枯、黄萎病等造成棉叶卷缩,枯黄脱落,破坏茎叶输导系统,养料减少,间接引起脱落。

3、机械损伤及其他:棉花生育期长,遭受恶劣天气条件,如高温、干旱,干热风,使棉株呼吸消耗过甚,花药干瘪,丧失受精的能力,引起脱落。大风、冰雹以及田间作业的机械损伤也会引起蕾铃脱落。

保蕾铃保的主要途径: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决定棉花产量高低是单位面积所结的总铃数,在整个生育期内,要把防止脱落和保蕾铃保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套综合栽培措施,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关系,以及有机养料运输、分配及棉株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实现“壮苗早发,不狂不衰”,保持体内激素平衡,促使有机养料向蕾铃运送,及时供应肥水,合理密植,做好化学调控,认真防治病虫害,特别做好棉铃虫、棉蓟马等防治工作,减少田间作业机械损伤,有效的防止高温、干旱、大风等对棉花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