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症状:受害株苗期危害症状不明显,植株开花以后,病株开始表现出危害症状。叶片色泽变淡,呈萎蔫状。叶片萎蔫先从上部叶片开始,随后是下部叶片,最后是中部叶片。发病初始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早上恢复正常,反复多次,萎蔫加剧,最后枯死,但植株仍为青色。病茎中、下部皮层粗糙,常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黑褐色,但病株根部正常。横切病茎后在清水中浸泡或用手挤压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病菌菌脓)。
开花初果期开始发病。开始顶叶萎蔫,随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但叶片仍保持绿色。病株最初仅白天萎蔫,傍晚以后可恢复正常,如气温高,土壤干旱,2-3天病株即迅速死亡,如土壤含水量大或连日阴雨,气温较低,病株可持续一周左右才枯死。横切病茎,置透明的玻璃杯内,用手挤压,可见有乳白色菌脓溢出。
发生规律
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留在田间或在马铃薯薯块上越冬,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一般在土温20℃左右时田间出现少数病株,土温上升到25℃时,病情加重。土质粘性、微酸性、缺肥、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该病一般苗期不表现症状,植株长到30厘米高以后才开始发病。首先是顶部叶片萎垂,以后下部叶片凋萎,而中部叶片凋萎最迟。病株敢初白天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如果土壤干燥、气温高,2到3天后病株即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色泽稍淡,但仍保持绿色,故称青枯病。在土壤含水较多或连日下雨的条件下,病株可持续一周左右才死去。病茎下端往往表皮粗糙不平,常发生大而且长短不一的不定根。天气潮湿时病株茎上可出现1至2厘米大小、初呈水渍状后变为褐色的斑块。病茎木质部褐色,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的粘汁。
病株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日落后恢复,反复2--3日后,便不能恢复正常了。茎表皮粗糙。病株叶片有时会脱落,但不变黄,仍保持绿色。
上一篇: 夏季茄子顶部开裂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 棉花蚜虫物理防治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