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晚稻中后期如何防早衰? 其他禾谷类

晚稻中后期如何防早衰?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晚稻早衰主要出现在抽穗至成熟期,因受外界条件影响,在叶片部位呈现“ 未老先衰”的生理病态,特别是感温型品种更甚。若不及早采取措施挽救,将会导致产量下降。 晚稻早衰的主要原因:一是晚稻生长期较长,前期气温高,肥料分解快,后期气温低,根系活力衰退,吸肥吸水能力减弱;二是后期断水过早或因天气干旱,水 分供应不足;三是田间长期淹水,土壤中氧气不足,导致根系缺氧早衰;四是施肥不当,前期施用氮肥过多,磷、钾肥配施不合理;五是受病虫危害,主要是稻飞 虱、第五代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危害较重。 防止晚稻早衰,必须对症下药,着重抓好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 寒露风”和低温不良天气过后,要立即采取根外追肥,及时补充养分。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0·5公斤,兑水60公斤于晴天傍晚喷施叶面;对过早 落黄的田块,要在齐穗前后加施一次壮穗肥,每亩施尿素3—3·5公斤,防止三片功能叶过早枯黄。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施药喷杀,特别要注意稻飞虱、纹枯病的 防治。遇低温干燥天气,要及时灌水保温保湿,气温回升正常后再排水透气。生长后期,还要采取干湿交替的管水方法,切忌长期淹水,或因赶冬种而断水过早,要 保持稻田干干湿湿直至黄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