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如何搞好农民培训? 其他禾谷类

如何搞好农民培训?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现在对于农民来说,培训没有积极性,做为农技人员该怎样做能提高农民的兴趣?

实施“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生产能手、经营能手和技术人员。围绕我市的农业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大力提高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工程。

为了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快推广人员知识的更新,将通过集中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

1、精心组织,全面落实培训任务。由专人负责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聘请培训教师,组织培训学员,按期开展培训。积极与相关单位协商,共同摸底,确定了参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2、强化管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为了确保农民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定培训方案。根据培训任务、培训工种、培训时间,以方便群众为原则,结合实际状况,制定了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培训实施方案,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辅导教师职责、教材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跟踪服务制度等管理制度,并对每期的培训作了详细、科学的安排。二是落实培训内容。根据目前市场上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我县农民自身特点,确定培训对象,安排了培训内容,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培训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一方面鼓励教师在职自学,并采取组织培训,外出学习,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等方法,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规范对人才的要求,从其他单位聘请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职业实践经验,教学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满足了项目实施工作的需要。四是强化培训管理。每期培训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学员报名后通过选举产生一名班长和两名副班长,组成班委会,切实加强了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自我管理。

3、灵活办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为此,要采取了“三结合、三为主”的培训方法。一是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以技能培训为主。二是课堂讲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以现场操作为主。三是理论学习与考察参观相结合,以理论学习为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运用水平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一、增强做好农民培训的使命感
1、农业增效,离不开农业科技投入。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项良种推广、新技术引进和农民培训步伐。
2、农技推广,离不开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会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也离不开最基层的农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推广科技,提高农业效益,都离不开科技文化知识的提高。
二、精心组织,增强做好农民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1、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要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就必须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等方面入手,这需要县乡两级密切配合,并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人负责组织科技培训,形成左右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农民培训组织网络。
2、加强调研,制定培训计划。效果和质量是农民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科技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明确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单位、主讲专家、参加人员等。
3、精心组织,确保农民培训实效。一要针对当地产业特点和培训对象进行培训。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集中授课、观看农技科普VCD、田间现场示范、开通专家热线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促使群众接受新事务,掌握新本领,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三要做好结合。培训农民要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理念树立紧密结合在一起;四要采取激励措施。
三、创新机制,增强做好农民培训的生命力
1、县级统筹,健全统一实施机制。农民培训由乡镇实施,易出现培训力量薄弱、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培训资金被挤占挪用等弊端。因此,农民培训必须纳入县级统一实施,面向社会,聘请技术服务单位开展培训工作。
2、现身说法,构建农民内部提升机制。为了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使农民培训工作落地生根,必须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 “土专家”、“田秀才”和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的作用,通过牵线搭桥,根据各自需求,自由拜师学艺,结成对子,由农民自己培训自己,用现身说法,进行技术指导和帮扶。另一方面,要从政策与制度上鼓励、引导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农民自身利益,并根据成员和生产需求,组织安排农民培训。   
   

1、提高认识。2、激发活力。3、树立典型。4、科学培训。5、正确的培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