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影响。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时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 水稻是喜温作物,当温度低、苗床湿度大时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生黄枯。如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温度突然升高,昼夜温差大,加之苗床湿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发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叶片蒸腾比例失调,常引起水稻幼苗发生靑枯,严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2.播种量过大。 密度过大,秧苗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加之昼夜温差大,高温秧苗易徒长,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地上地下生长发育不协调,形成徒长苗,在突然出现高温或通风状态下易出现靑枯,徒长苗弱苗抗病性差,易病原菌侵入发生立枯
3.壮秧剂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壮秧剂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比如直接将壮秧剂混少量过筛土扬在摆好的秧盘床土上面,采取浇水的办法施入,甚至有直接将壮秧剂散在盘土之上浇水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肥害、秧苗长相参差不齐,且苗弱,进而诱发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还有部分农户存在壮秧剂混拌不均匀,混拌后没有闷土的流程,摆盘装土与播种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壮秧剂有效的酸度和肥料挥发损失。
4.苗床酸碱度失调。由于使用壮秧剂方法不当,造成壮秧剂内调酸剂挥发损失或调酸不均匀,加之,农户很少自主调酸完全依赖壮秧剂。苗床在2.5叶期ph值明显偏高,不适宜水稻秧苗生长,利于立枯病菌等土传病害的繁殖和入侵。
上一篇: 棉花打顶后怎样补施肥料?
下一篇: 摺叶萱草就是黄花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