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哪几点?

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哪几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使用抗菌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要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细菌学检查等条件选择用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如一般病毒感染或原因不明的发热)。除考虑抗菌药的抗菌作用外,还应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如病情、体质、肝肾功能等,来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剂量要适当,疗程要足够。总之,应该强调的是,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处方药,使用抗细菌感染类药物还是应先咨询医生后再做决定,不要擅自用药。理想的抗菌药应具备干扰细菌的重要功能而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特性。科学家在研制抗菌药时,力图提高药物对病原体的选择性,降低对宿主的毒性。使用抗菌药时,必须注重回复和提高宿主自身的防御功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1、正确的诊断  当畜禽发生疫病时应进行病原学检验、分离和鉴定病原菌,有条件的必须进行药敏试,在药敏试验结果未知晓前或临床诊断相对明确的,可先进行实验性治疗。**药物应结合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不良反应、效价与效益等加以综合考虑。  2、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用药前要根据药物在畜禽体内的半衰期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给药剂量应恰好处,剂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剂量过大,不仅造成浪费,还可引起药中的毒副作用;疗程过短,病原菌只能暂时被抑制,一旦停药又会重新生长繁殖,其后果是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  3、给药途径  常用给药方法:拌料、饮水、注射及气雾给药等。  同一种药物给药途径不同,会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选好给药途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联合用药,避免要无禁忌  联合用药其目的在于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消除不良反应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分别治疗不同的症状与并发症。对混合感染或不能进行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滥用抗菌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导致二重感染、耐药菌株增多。

抗菌药物是抗感染的有力武器,但不合理使用容易造成细菌耐药,使抗菌药药效降低,而且可能因药物的副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使用抗菌药物应持慎重态度。

  1.首先应考虑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抗菌谱,要通过医生检查、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在尚未明确感染菌的性质之前,可按照医生经验选择抗菌药物。

  2.根据采集病灶菌的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合病情,由医生调整抗菌药物的品种和使用剂量。

  3.对于原因不明或非细菌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呼吸道感染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4.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不同患者的生理特点,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等人群慎重选择用药。

  5.原则上应尽量避免预防用药。

  6.要特别警惕抗菌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