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
温度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和自然分布起重要作用。对于食用菌来说,一般不耐高温(40℃以上就可能死亡),而耐低温(0℃甚至-20℃都不会死亡)。
2、湿度(水分)
3、酸碱度(pH值)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形成阶段均有相适应最高、最低和最适pH值。木腐生菌类适于偏酸环境中生长,粪草腐生菌喜欢在偏碱基质中生长。根据其菌株腐解能力的强弱,可以粗略判断菌类所适宜的pH值。
4、空气(O2与CO2)
食用菌需要吸收O2,排出CO2,因此,菌丝体阶段:培菌室应每天通风换气,生产中菌袋封口法宜用套环封口法而不宜用线绳扎口法;子实体阶段:一定浓度的CO2超高将抑制菌盖发育,促进菌柄生长。
5、光照
6、食用菌的营养物质
(1)碳源:碳是食用菌干物质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约占菌体成分的50~65%。
(2)氮源: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不可缺少的原料。
(3)无机盐(矿物质元素):大型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矿物质元素可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型。
(4)维生素和生长激素:在所有维生素中,对菌类影响最大的是B族维生素及生物素H等。
(5)水:新鲜食用菌的水分含量一般在87%~93%,水是食用菌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生产中获取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补水和追肥是食用菌增产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 当前温室黄瓜、西红柿已到盛果期,如何预防后期脱肥现象?
下一篇: 花椰菜黑斑病有何防治措施?